微信图片_20201125164007.jpg
江必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重要论述的精神启发,江必新教授从十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制度能效进行了深入阐释。
胡云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要确保这些机制运行有效、系统发挥作用,支持法官和合议庭独立行使司法权,强化技术支撑机制。
微信图片_20201125164630.jpg
微信图片_20201125165402.jpg
王利明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法典》正式实施的一年。《民法典》是良法善治的坚强法律保障。但《民法典》的高效实施,涉及到立法行政司法各个方面协力配合在司法层面,司法解释应该面向《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做出解释,可通过指导案例的方式推动《民法典》的具体适用。
微信图片_20201125172112.jpg
高其才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国《民法典》是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法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通过认可“习惯”“当地习惯”“交易习惯”“风俗习惯”等确认了习惯法的法律渊源地位,对习惯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同时也是我国民事法律的立法经验、司法实践和民众遵行规范的系统总结,具有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
龚廷泰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市域治理社会现代化的运行需要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实践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载体,良法善治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依归,协同联动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综合动力,过程递进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阶梯。
微信图片_20201125172421.jpg
微信图片_20201125173226.jpg
何柏生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杂志社编审
从衙署楹联可以看到官方对官员的廉政要求,官员对无讼观念的态度,官员的立身处世之道,官员对因果报应的态度,官员的民本思想、办案依据以及对于冤案的态度。
微信图片_20201126152219.jpg
李建明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司法改革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或者说是营商环境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营商环境中其他要素更好地发挥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法律服务,司法机关谨慎办理涉企案件。
张洁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社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用科学发展观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体系,用数字化创新为解决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通过优化流程,数据共享,智慧服务,及时评价,以人为本为核心,为基层社会提供精准化管理与服务,更好地提升基层法制管理水平。
微信图片_20201126152347.jpg
微信图片_20201126152534.jpg
刘小冰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
应急法制乃是基于法理支撑、制度建设与技术实施三重维度的解构与重构的完整过程,整体重构应以国家紧急权力理论为法理基础,在制度层面应制定《紧急状态法》 ,应急法制体系完善需要多种要素的嵌入。
微信图片_20201126160116.jpg
姜涛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生物安全法益涉及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社会动荡与经济倒退等,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安全、人类安全与个体安全”三层结构。生物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刑法如何介入生物安全风险,不仅需要正确处理科研自由、经济发展与生物安全保护的矛盾,而且需要正确对待生物技术的双重使用困境。
李亚林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职责和使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是海事审判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途径。
微信图片_20201126160136.jpg
微信图片_20201126161253.jpg
瞿郑龙 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律制度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澄清法律制度的价值及其限度,进而抓住法律制度这个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切实有效地进一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法律制度的意涵及其特质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围绕这一概念开放出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得法律制度的研究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