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实现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7-11-21 09:00:00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张敏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新时代下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但贡献度偏低;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市场影响力不足;文化生产内容缺乏创新,与地方特色联系不紧密。为此,建议挖掘和彰显地方优秀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和发现本土高端创意人才,保持文化自立;传承和创新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自觉;引领和促进文化跨界融合,实现文化自强。

  作为新常态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同样也需要新的动力和开辟新的空间。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营造了人文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地方优秀特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因,深入挖掘江苏地方文化资源,是推进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践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下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

  2016年,江苏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突破3000亿元,达到3800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9%,远低于之前5年15.31%的平均值。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后继乏力的状况已有所凸显。

  2.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但贡献度偏低

  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的速度加快,全省目前共有200余个文化产业园区,含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6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同时建成1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但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未能达到5%,2016年江苏此项指标(为4.99%)在全国仅排名第六位,且与排名前两位的北京(此项指标达到14.3%)和上海(此项指标达到8.0%)相比,差距明显且被进一步拉大。

  3.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市场影响力不足

  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近15万家,文化企业总量超过广东排名全国第一,但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不足4000亿元,不到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一半,在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的6个省市(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中,江苏该项指标仅排名第四位。而如果计算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平均资产数,江苏则排在上述6省市的最后一位。因此,尽管江苏文化产业经营机构数量多,但集中度小,文化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偏弱,缺乏在业界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更加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4.文化生产内容缺乏创新,与地方特色联系不紧密

  2016年末,江苏文化产业十大行业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及其销售行业法人单位数所占比重基本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持平,反映出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那些科技含量低、文化含量低、附加值低、大量耗用资源的文化制造业有着较大的依赖。江苏休闲娱乐、影视动漫等文化服务业则存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经营粗放,与地方特色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例如,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近年来引以为傲的大片名剧主要是《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7》《魔兽》等,而体现江苏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二、新时代下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对策探讨

  当前我省正处于“两聚一高”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挖掘江苏地方文化资源,是推进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包括:

  1.挖掘和彰显地方优秀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江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具有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的特点,体现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重心同步推进的鲜明特色。2016年6月,南京福佑设计创作总监马聪以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为灵感设计的茶具《ECHO》(《守候回声》),摘得全球设计界顶级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奖最佳设计奖,这也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首次斩获这一殊荣。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不断的挖掘过程中实现推陈出新,彰显文化自信。因此,优秀的地方文化底蕴,是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之源。

  2.培养和发现本土高端创意人才,保持文化自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必然,但这是有先决条件的:“走出去”的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引进来”的必须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且两者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宁波本土文具制造企业与浙江大学设计专业对接,深入挖掘宁波当地王阳明、海上丝绸之路等本土文化,助力“中国文具之都”再腾飞,越窑青瓷元首笔系列作为代表性作品闪耀G20杭州峰会各国元首的案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因此,培养和发现本土高端创意人才,保持文化自立是实现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动态均衡的关键。

  3.传承和创新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不仅是对文化演进的反思,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不懈追求。小小的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志浩村,却汇聚了国内外100多家家纺创意设计公司,每年推出新花型3万多个,版权交易额达3000万元以上,成为全球版权保护和交易的示范。因此,江苏应该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打造高端重量级的文化创意园区、文化旅游景区。综合利用地方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相关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并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和创作灵感,进而让地方优势特色文化渗透、扎根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形成文化自觉。

  4.引领和促进文化跨界融合,实现文化自强

  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已成为苏州姑苏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围绕古城复兴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姑苏区充分实现了内容、市场、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在文创产业中的聚集、互动、融合和创新,全区20个文创产业基地,600多家文创企业,万名从业人员正在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雅地“变现”。因此,应以文化为主体或核心元素进行跨业态融合,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将地方优秀特色文化资源和创新创意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与新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文化产业附加价值,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自强。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