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价值
2018-03-02 08:54:00  来源:苏北发展研究院  作者:徐岩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周恩来尽管在理论上没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概念,却在社会建设中推行改造大自然、增产节约、植树造林、防止环境污染、统筹协调等做法,为新中国探索绿色发展理念打下了根基。

  一、改造自然、契合规律

  (一)发展生产要契合自然条件

  周恩来在经济建设中始终自觉践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并和自然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他明确讲:“发展生产要合乎……自然条件情况。”我们再也不能慷慨地破坏自然,要慎重。显然,周恩来强调了发展生产必须契合自然状况,否则必受大自然的严惩。

  (二)改造好自然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针对我国水灾害频发状况,周恩来强调要在不断总结老祖宗治水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治水规律。在治水方面,“本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套经验,但是我们对祖宗的经验也不注意了”。要“逐步摸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总有一天可以把黄河治理好”。

  二、增产惜源,反对浪费

  (一)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针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物资紧缺状况,周恩来要求在生产与非生产领域都要倡导节约。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为缓解全国木材需求紧缺时强调:“对木材的采伐和使用,全国必须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到70年代,他把节约提升到爱国主义高度。“对国家的开支一点不注意节约,不提倡节俭,这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是一个浪费主义者。”

  (二)综合利用资源以利增产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倡导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要素以实现增产目的。在生产综合利用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大力倡导“造纸原料,应尽量利用竹头、芦苇或其他纤维植物”。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20世纪60年代初,在综合利用国内资源方面,他要求“狠抓物资的节约使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

  三、植树造林,绿化生态

  (一)绿化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周恩来认为,绿化生态环境既可美化生产、生活环境,也可提高人民收入。1957年,他对梅家坞的社干部讲:山坡“种茶树既是很好的绿化,又可……增加集体收入”。60年代,他强调公路、铁路两侧要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发展生产必须“要注意保护好森林和各种自然资源,要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林业要永续发展,事关国计民生

  周恩来多次精辟分析了保护林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1962年,周恩来指出,湖南、福建等省在山区挤林开荒,水土流失很严重;内蒙古搞草原开荒,不能护土,不能固沙造林。

  四、防治环境污染,开展卫生运动

  (一)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生态福祉

  周恩来认为,我国要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中吸取教训,走一条有利子孙后代的环保发展道路。1970年,他对上海的代表说,搞工业不能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对北京建设,他要求北京市处理好废水、废渣、废气,搞好消烟除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绝对不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

  (二)开展卫生运动,美化生存环境

  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就要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美化人民生存环境。1952年,他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于卫生工作,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把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下去。”1956年,他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到:“几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在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疾病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对统筹好城乡关系,周恩来在1949年论述:“城市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刺激乡村的农业生产,城市以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保证和促进乡村的农业生产。”针对有些同志提出的“革命胜利了,进了城就忘了乡”的意见,周恩来再次强调:“我们的胜利是依靠了农村的,但今后农民生活的改善,还必须依靠城市……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

  (二)统筹农、轻、重协调发展

  中国因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故而统筹好农、轻、重协调发展尤为重要。1962年,周恩来指出:“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计划。”之后,周恩来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切实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这样的次序,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逐步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建立新的平衡。”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因素影响,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1957年,周恩来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但是,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劳动力少,技术不够,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大力帮助,也不可能单独发展。各个民族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不难看出,周恩来以上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为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