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7-10-31 10:27:00  来源:苏北发展研究院  作者:刘海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密切承接了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7年“一号文件”精神,表明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具体的实现路径来看,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见,中央强化了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应进一步思考培养“三农”工作人才的保障机制问题。

  与苏南、苏中相比,苏北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更为突出。其中,作为实现振兴战略的主体力量,农民的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观念基础对苏北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与素质、实现苏北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近年来,苏北农村还存在人才外流、空心化、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失调、生态失衡和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这都与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凸显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三个维度,即土地感情、农业技术和现代市场意识。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备现代市场意识,内化新型乡村职业伦理,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有序、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农民群体。在实践中,我们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各个维度——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职业伦理与职业文化的重构等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懂农业”的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手段。要充分利用利用各级各类教育培育机构,对农民开展农业前沿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农业知识与技能,需要系统、常规化的职业培训。这不同于以往不定期的“科技下乡”,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比如证书培训、专业模块式培训、集中培训、田间学校和学徒制等。要依托各地涉农高、中等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各级成人教育中心等机构,采取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形式,就近就地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鼓励地方政府与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对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大中专学生投身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

  按照“爱农村”的要求,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和外部支持系统建设,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稳定来源。当前,不少“80后”、“90后”青年农民已远离农业而另谋生路。如何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避免乡村的持续空心化和衰败,良好的从业创业环境至关重要。当前的农村市场环境(包括创业制度保障、市场活力等)尚不完备,导致不少农民对农村创业缺乏稳定的预期。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缺乏稳定的人才供给。农业部已于2017年初公布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构建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资金和信用体系的具体保障系统。为保证职业农民的持续供给,各级党委政府应出台并落实更为具体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地方优势产业的发掘和政策支持,打造品牌,拓宽市场,吸引市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最终提高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吸引力。

  第三,按照“爱农民”的目标,重塑新时代条件下的农民职业伦理与职业文化,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认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乡村伦理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流变。农民的市场意识、逐利动机显著提高,乡村社区的原子化、个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农民的身份认同仍然不足。要对优良的乡土伦理传统进行继承和发展,并借鉴西方社会历史上的“职业群体”实践经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伦理进行反思性重构。一方面,传统的乡土伦理仍需要被辩证地吸收继承。比如,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同时,也要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毋庸置疑,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新乡村文化的开创者,他们所塑造的新文化并不同于城市文化,而是充满本土特色又融入现代理性色彩的文化。基层文宣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和形式对新乡村文化进行宣传,让乡村文化因新型职业农民的耕耘而大放异彩。另一方面,要根据现代农业经济和农村社区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经济法治教育培训,使他们形成既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又遵循市场规则的新型市场行动者。当然,新型农民职业伦理的塑造非一日之功,需要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共同推动和长期的实践探索。

  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职业伦理和职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技术技能培训只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部分,应坚持按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于农村经济,服务于乡村治理,服务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刘海健  苏北发展研究院   社会学博士)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