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刘志彪:产业间、产业内、公司内、产品内和产业链 ——产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2017-09-11 09:06: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前言

 

  图片丨长江产经智库线下研讨会现场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刘志彪院长的引领和政、企、学、研各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始终坚持“热情、专业、理性”理念初衷,以线上讨论和线下研讨相结合的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相关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线上讨论逐渐成熟和线下研讨(第一期)成功举办基础上,在长江产经智库群广大群员强烈要求、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和江苏苏丝集团友情赞助下,长江产经智库线下研讨会(第二期)于2017年8月27日在苏州市金科大酒店顺利举行。本次线下研讨会以“未来中国的新动能与新产业”为主题,共得到全国政、企、学、研各界专家、学者100多人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对各位参会人员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作为一次学术研讨会,应广大未能与会专家、学者要求和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我们将发言嘉宾演讲整理并分期推送,欢迎各界专家、学者通过留言方式与我们互通有无。

  本期推送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的主题演讲。

  长江产经智库出品 线下研讨第二期

  产业间、产业内、公司内、产品内和产业链

  ——产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我们看问题的差异不外乎就是方法和视角,平常的争议从大的方面看是价值观的差异,从小的方面看就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差异。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更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和很好的视角,因此,我利用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体会,并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产业经济学研究进行深入阐述。

  1、研究的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作为研究总量的宏观经济学,在相关分析中包括多样化的指标:如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和财政指标等构成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单元和语言,而利率、就业、外汇储备等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专业术语,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搞清楚这些词语是进行宏观研究的基础。

  “总供给= 储蓄+ 消费+ 进口= 消费+ 投资+ 出口= 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最著名的恒等式,也直观表征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投入产出表解释总量分析、结构分析的主要精髓:某一个产业总供给等于中间投入加基本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是中间消耗部分,最初投入是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增加值,总投入就是中间投入加最初投入,也就是总供给;总需求是中间使用、最终需求加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中间需求、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加出口就是总需求;除分产业间外,整个社会也如此,国民经济的整个活动就是大概这么一个过程。相关过程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述,这个表述可以把它归述成很多比较复杂的方程,这个过程也是产业经济学最起码的功底。

 

  图 1 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总量特征的宏观经济分析存在局限性,为什么总量分析在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中经常会有失误、经常会出现说不清楚或者容易出错。从投入产出表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1)总量的宏观经济分析省略了中间需求和中间消耗,就是省略了产业部门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技术经济关联关系。如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在总量分析中全部被省略掉,凯恩斯基本方程分析中同样把中间消耗、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给省略掉了。

  (2)只反映净产品的运行情况(认为消耗关系会内部自动平衡,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识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第一大部类和第二大部类的平衡是在内部自动实现的,不需要通过产业之间的交换;宏观经济学一开始遵循这样的原理,把国民经济中的中间消耗部分省略掉了。

  (3)由于做了这样一种抽象,无法反映中间需求及其结构变动与最终需求的关系,以及对总需求的影响。

  (4)无法反映中间投入及其结构变动与最终产出的关系,以及对总产出的影响。即宏观经济学缺乏结构的概念,因此运用到像中国这样发展过程中结构矛盾很大的国家有较大局限性。

  2、产业间关系分析:结构主义宏观经济学

  产业间关系是产业经济学要研究的第一个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结构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在产业结构之间的分配,它是按照什么原则什么规律进行分类的,服从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原理。基于最近我个人总结,我认为结构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有四种分析角度:

  (1)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结构演化分析。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演化规律(禀赋结构改变后,产业结构也会相应地改变)。具体说就是随着人均收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如何变动,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到什么时候变动,什么时候第三产业占主导,为什么占主导,第三产业哪些部门会占主导的关系。第二,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地推动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发展,但是产业结构反过来也会影响发展,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水平;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推动结构变动来促进发展,这就要求政府主动作为,即政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或者干预来实现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二战之后德国的李斯特主义以及日本的产业政策都是遵循这样一种思想;这条道路在早期时候是有效率的,当然到了一定程度可能要改变形式、手段或者作用机制等。很多研究精力放在怎样调整结构、用什么样机制来实现更快的经济发展,有这样思维的人我都把他归结为结构主义宏观经济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所需要的指标包括劳动指标、资本指标、产值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这些指标组合之后得到无数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这些经济活动;此外,近年来很多学人在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收入变动对结构的影响或研究结构变动与发展的关系。

  (2)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经济学。具体研究以下可以做很多拓展的三个关系:第一,在总需求、最终需求与中间需求之间建立传导性机制联系,研究这三个中某两个变动或者某一个变动对其他变动的影响,比如说要考虑到某种最终需求变动之后对各个产业发展的要求。第二,在总供给、附加值与中间投入之间,建立传导性的机制联系,这个是从供给方面进行考虑的。比如从附加值变化、构成附加值因素的变化看结构的变动对中间投入、总投入的影响。第三,把前面模型扩展,用于复杂的、动态的情形,如涨价模拟、环保政策、技术变迁、甚至裁军研究。这个方面现在也是在大力发展。

  (3)产业间的集聚关系: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严格上讲他就是讲产业在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上如何活动的、活动的规律;空间经济学一开始也是从产业开始出发的:第一,描述产业集聚的特点、性质、规模和水平;第二,解释特定产业在特定地区集聚的原因;第三,产业集聚的增长与发展含义;第四,产业协同集聚:空间上的定位;第五,在解释产业集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提高集聚水平的政策体系。

  (4)产业间的开放关系:国际贸易学。第一,早期的国际贸易,因国家间的发展差距,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具体是基于产业间互通有无的互补性特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第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发展到人均收入相似水平时,就会出现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二战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尽管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但产品高度差异性依然存在;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60% 以上的贸易都是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已经被产业内贸易替代。即基于产品的高度差异性,进口和出口都在同一产业内部发生。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投资一体化,跨边界的贸易发生在一个公司内的不同国家之间,从而出现了公司内贸易,这就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过程,公司内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现象,因为当今贸易是跨国公司驱动,投资与贸易连接在一起。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基于节省交易成本的动机,因为要跨国经营、一体化运作,利用各国国家不同环节的优势,在公司内部进行运作,交易成本比较低。第四,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分工呈现全球价值链的形式,由此发生的贸易,叫价值链贸易或产品内贸易,这个价值链贸易就是在产品内出现的,一个产品分成很多不同的环节在很多国家内进行交换。这种以价值链的龙头来实现的贸易过程在产品内发生,我们把它叫做产品内贸易或价值链贸易,他的动机主要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运输成本降低、税费降低,这是我们当今最看重的一种贸易形势。国家商务部在他的网站中有一块专门的价值链贸易网站,说明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3、产业内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经济学

  产业内关系就是我们狭义所讲的产业经济学,狭义的产业组织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内关系的分析,同一产业内部的资源分配,由产业组织经济学来研究。

  (1)范围界定。产业内的关系实际上是讲一个生产同样产品、使用同样服务的一个企业的结合。“同一产业”这一范畴,不是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也不是按照企业规模划分,而是按照商品的性质和用途所作的划分。这样,“同一产业”内部,便聚集了若干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用这个视角来进行分析,我把它叫做产业组织分析。

  (2)关系性质。“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诸多关系,如进入与退出,替代与被替代,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竞争与垄断,合作与非合作,但是核心关系是竞争与垄断。同行是冤家,但是有可能是合作;同行之间大部分是竞争关系,因为你要竞争消费者,因为你要生存,既然是竞争关系,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是垄断。所以,同一行业的关系核心是竞争与垄断关系;所以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与主题是研究竞争与垄断。

  (3)按产业公平才是公平竞争。以公平和效率的一对矛盾,来建立竞争标准、竞争规则,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保护竞争不保护竞争者,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鼓励竞争,是产业组织利润的中心议题。离开了同一产业谈不上什么是公平,比如说按照规模来分谈不上公平、按照所有制来分大家最反对,其实在中国想要企业竞争要公平的话,国家之间的竞争政策应该是按照产业公平。不同产业之间不能是一样的政策的,只能是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是一样的政策,这个其实就是公平的。

  4、公司内或产品内关系分析

  公司内或产品内关系分析是新产业经济学或价值链贸易理论研究的内容,我把它划分为国内、全球和公司内产品内、公司外产品内这两种关系,纵向关系反映的是纵向一体化还是非纵向一体化,横向关系反映的是地理上的差别。左上部分公司经济学或者国家价值链贸易所研究的,在一个国家内部所进行的价值链贸易;左下是国家价值链贸易,但是这种国家价值链贸易不是在一个公司内发生,它是在不同公司间发生的,因此是公平市场型或被俘获型贸易;但这种关系更多出现在右下的情况里面,是在公司外产品内和全球发生的,这就是多数研究价值链学者感兴趣的领域,全球价值链贸易:公平市场型或被俘获型,更多的是被俘获型;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跨国公司投资贸易一体化,全球价值链:纵向一体化贸易,这也是价值链的一种,但是比较特殊。我们所说的产品内分析视角大概就是这四种。

  对于同一产品内各环节的资源配置问题:

  (1)资源分配完全在本企业内部进行时,它研究的是公司经济学,即在一个公司内部,资源是如何配置的,哪些因素影响它?

  (2)如果资源分配通过投资贸易一体化跨越国家边界,但又完全是在本企业内部进行时,它研究的是公司内的垂直一体化贸易;

  (3)当资源分配完全是在国内进行,但是它的边界又是公司外时,研究的是基于公平市场交易或被俘获的国家价值链贸易;

  (4)当资源分配跨越国家边界在全球进行,而且又是公司外时,它要研究的是基于公平市场交易或被俘获的全球价值链贸易。

  5、最终产品的产业链:产业经济学最需要加强的分析领域

  产业经济学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最终产品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分析是产业经济学最需要加强的领域。我们研究的产业链作为一种相互的系统关系存在多种形态:产业价值链:发现创造价值的最大环节在哪,价值如何分配;产业技术链:发现技术的来源与分布结构;产业竞争力链:发现竞争力来自哪里,如何获取竞争力;产业创新链:发现创新出现在哪里;产业融合链:发现两个以上的产业是如何融合为一个新产业的,产业如何跨界的……;如果把各个产业叠加上产业链的开放型,则更加有意思。开放性在创新方面的全球创新链,我许多年之前提出来要研究全球创新链:比如生物产业可能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全国各地采集胎儿的脐带血,然后拿到欧洲进行粗加工,加工完后拿到美国进行精加工,这种形式就是技术研究的创新链,这个链条是如何分布的我们现在一无所知,科学家知道但是他不能用经济学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产业竞争链我们借助波特理论的5 力模型来分析。一个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同产业的竞争、买方竞争、卖方竞争、潜在入侵者和替代品5 个关系,5 个关系决定一个产业处于何种竞争力。大家对波特都非常崇拜,但波特的理论破绽也很多,比如好的产业中有坏的企业、坏的产业中有好的企业,你说钢铁不好,钢铁好的企业多的很;你说计算机产业好不好,代表未来产业,但是里面死掉的企业多得是。所以,波特讲某个产业好还是不好,我觉得他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

 

  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从纵向产业竞争链看,从买方、现有企业竞争到供方这个关系,作为现有的企业,他既是买方又是供应方,这种纵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他第一个取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第二个取决于客户议价能力这两个大的方面,但是在每一个方面又有比如说供应商议价能力取决于供应商重要程度、供应商数量、本企业后向一体化水平;客户议价能力取决于客户重要程度、客户需求量、信息是否对称、本企业前向一体化情况。

  横向竞争力取决于潜在入侵者、替代品关系以及本企业的竞争者,潜在进入者威胁取决于资源优势、规模经济水平和政府保护程度,替代品威胁取决于性价比、产品差异性和替代品竞争性等。

 

  以网红经济产业链为例。网红经济产业链其实很复杂,并不像我们平常在各直播平台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们看到的是最直观的、简单的,这个产业链涉及粉丝、媒体传媒公司、电商广告、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网红机构哺育、内容策划以及网红本身等多种主体,最终才呈现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网红成果,比如内容网红的逻辑思维、名人网红像王思聪及电商网红等。

  6、总 结

  1.产业经济学发展的粗线索

  (1)过去欧美国家的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为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服务,其实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翻版,侧重于法律的话,又变成了反垄断。虽然说微观经济学里面没有具体的企业只有标准化的企业,但是在产业经济学里面具体的企业也不是非常明显,只是产业经济学应用型的翻版。

  (2)以日本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学,除了产业组织,重点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主要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服务。

  (3)开放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加进了增加值贸易的分析,并且把它与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这样产业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合二为一。

  (4)从产品和劳务最终使用的角度看产业链,展开对产业经济的全面观察和分析,这是产业经济学深入到“微观—微观”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创新的方向。

  2.加强对最终产品产业链分析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从最终产品出发,加强对其产业链的分析,不仅可以克服产业结构分析的宏观性缺陷,而且可以增强对产业微观关联性的观察。

  (2)不仅可以发现最终产品生产中的关键的技术环节,而且可以发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最大的环节在哪里,垄断优势在哪里,找到投资价值最大的公司。

  (3)当今世界,按产品原则、地域原则制定反垄断的标准,已经基本失效,必须改按动态的产业链原则。其实,当今美国反垄断法在反垄断的时候已经失效了,我觉得最根本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是不是存在潜在的竞争者;即使是一家企业垄断,也不能称之为过去意义上的垄断者并用《反垄断法》对其进行反垄断,如果对其反垄断就是反技术进步。新的标准我觉得可以用产业链的标准。

  (4 )与国际贸易研究内容相同,就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

  (5)现在经济学研究不深入,也发展不下去,也没有哪个人想过这个体系。现有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必须改写,重点补充关于对最终产品的产业链分析的内容,甚至我设想,按照产业链理论重写产业经济学。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产业,一切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上去,而国家产业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杨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