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
2025-09-25 10:55: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丽丝

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也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重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前哨’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要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切实提高穿透力和有效性。”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各级党组织承担作风建设的职责,也对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组织处在日常监督第一线,经常与党员干部近距离接触,比较了解党员干部情况,能够实时识别与干预党员干部行为中的潜在偏差,有效阻止个体失范向系统性风险的转化。党组织日常监督既是一种制度化的刚性约束,又体现了组织对党员的规范纠偏与价值引导。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释放出一严到底纠治“四风”的强烈信号,同时反映了作风建设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作风建设,不仅需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日常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要强化监督执纪,抓实党组织日常监督”。这对各级党组织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日常监督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首先应筑牢思想堤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外化表现。思想建设是抓实党组织日常监督的根基,具有定向、铸魂、固本的关键作用。应加强理论学习固本培元,奠定党组织日常监督的思想基石。通过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锤炼党性修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履行监督责任的思想自觉。以纪律教育立规矩,从思想源头激发党组织日常监督的内生动力。全面系统及时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强化日常纪律教育,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红线与底线,积极主动作为,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

破解“本领恐慌”,提升日常监督能力水平。加强专业技能锤炼,是应对监督新形势、破解监督实践难题、提升监督质效的必然要求。党组织应坚持实战导向,通过系统培训、实践锻炼、技术赋能等方式,打造专业化监督队伍。一方面,强化案例教学,提升精准监督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各地各级党组织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分析违规吃喝、变相收礼等隐形变异问题的表现形式,引导党组织掌握小事小节的监督方法,提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精准度,学习如何从细微处发现线索、从苗头性问题中察觉隐患。另一方面,善用科技手段,为日常监督赋能增效。搭建数智化监督平台,通过数据比对、智能预警等功能,自动识别异常行为线索,及时精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风腐同查同治效能。

提升党组织日常监督效能,必须完善制度保障。制度对监督行为具有规范与保障作用,完善制度保障是提升党组织日常监督能力的重要支撑。一是强化党组织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纵向贯通的日常监督渠道。上级党组织应加强对下级监督工作的督导和支持,确保日常监督落地见效。二是健全协同监督模式,构建横向协同的大监督格局。探索跨部门、跨地区的监督模式,推动党组织日常监督与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深度融合,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定期会商、线索互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拓展党组织日常监督方式手段,实现监督常态化。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抽查检查、驻点调研和整改督办等方式,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同时依托网上信访平台、政务应用软件等载体,保障监督者放心发声。四是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党组织力量下沉,使监督向基层延伸。监督力量主动深入一线和群众中间,精准掌握实情,确保监督成效落到实处。五是推动健全责任机制,压实监督链条。明确各级党组织的日常监督职责清单,建立可执行、可考核的责任清单,防止责任虚化。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压力传导机制,确保责任不衰减、不断链。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保障。缺乏过硬作风,再完善的监督制度、再专业的监督能力,也会沦为“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将锤炼作风作为提升党组织日常监督效力的基础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首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党组织日常监督落在实处、深处、细处,实现近距离、常态化监督,同时深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源,由表及里析本质,促进日常监督不断深化。其次,抓住“关键少数”,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动监督工作的强大合力。党组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形成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的党组织日常监督局面。最后,将过硬作风贯穿监督全过程。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主动靠前、精准发力,既敢动真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又注重关口前移、源头防控。以严谨态度排查风险,用务实举措纠偏整改,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铁的纪律和实的作风筑牢监督屏障,确保党组织日常监督有力有效。

提升党组织日常监督质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多管齐下、综合发力,让日常监督真正严起来、实起来,实现监督全覆盖、常态化,持续提升监督效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