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何以赋能城市国际合作
2025-09-19 14:25: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夏滨

2025年5月以来,江苏城市足球超级联赛(“苏超”)热度飙升,170多个进球名场面刷屏网络,超百万现场观众点燃赛场激情。英国球星贝克汉姆、前国足主帅米卢等国际足坛人士专程参与,外企高管、外籍工程师等纷纷走进赛场。这场草根赛事以独特魅力打破国界,赋能城市国际合作,让江苏从“中国的江苏”变为“世界的江苏”,成为全球新焦点。

“苏超”能够持续拓展和深化城市的国际“朋友圈”,关键在于从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始终围绕“连接世界”这一主线展开。一方面,以专业交流突破界限,注重深度而非表面互动。赛事积极引入国际高水平青训方法、战术理念及训练体系,推动本地球员和教练与国际先进足球理念接轨。这种基于专业内容的深度合作,显著提升了赛事品质和竞争力,也为江苏足球与国际足坛建立了稳定、常态化的对话机制,吸引众多国际足球机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借助商务场景搭建合作桥梁,使赛事成为“营商环境的展示窗”。通过定期组织跨国企业代表观赛,并配套安排产业园区参观、政策对接等活动,有效展示了本地的经济活力和配套实力。赛事由此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促进国际商务合作与投资的重要催化剂。此外,以民间社交凝聚人心,依托生活化场景拉近情感距离。通过在赛场内外营造多语言交流环境,设计共同兴趣话题,促进了本土与国际“球迷”之间的自然互动与友谊,甚至衍生出实质性的商业合作。

“苏超”对城市国际合作的赋能,已从赛场延伸至更广阔领域,为城市构建国际合作新优势。其一,从文化赋能来看,其核心在于推动地域文化与赛事生态的深度融合,通过将城市特色文化元素系统性融入赛事设计、配套体验等全流程,形成赛事承载文化、文化丰富赛事。这种融合不仅让国际友人在体育场景中自然感知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促进文化认知向文化认同转化,为城市后续开展跨国文化交流、非遗合作、艺术展演等奠定认知基础与情感联结,构建起文化领域国际合作的长效沟通机制。其二,从经济赋能分析,“苏超”通过激活体育、文旅和商务的产业联动效应,打造了国际资源对接的新入口。赛事本身形成的流量吸引力,能有效带动文旅消费需求的国际化延伸,同时为城市产业展示提供了国际化场景,推动城市优势产业与全球资本、技术、市场的精准对接。这种联动不仅拓展了城市经济开放的边界,更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升级,为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机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三,从品牌赋能层面考量,“苏超”凭借高热度与国际影响力,成功将赛事价值转化为城市品牌资产。赛事形成的国际关注度与口碑,能显著提升城市的国际辨识度与美誉度,让城市在国际合作中具备更强的品牌吸引力。这种品牌效应不仅能吸引更多国际合作机会,还能增强城市在跨国合作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使城市成为全球优质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的集聚地,为国际合作的深化提供持续动力。

未来,要让更多“苏超”涌现并赋能城市国际合作,需从四方面系统发力。

筑牢大众参与根基。“草根”赛事的生命力源于广泛的群众基础,唯有让不同年龄、国籍、职业的群体都能参与其中,才能形成持久的赛事活力。降低参赛门槛是关键,需打破职业与业余的界限,开放面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外籍友人的报名通道,允许跨群体组建混合球队,让赛事成为全民共享的体育平台。同时优化观赛体验,设置亲民票价,将赛事安排在周末或夜间等休闲时段,配套亲子观赛区、球迷互动区等场景,让观赛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民参与形成的热闹氛围与持久热度,能让国际友人感受到赛事的真实活力与城市的包容气质,愿意主动融入并参与交流,为城市国际合作奠定广泛且坚实的群众基础,避免赛事因“小众化”陷入交流断层。

打造独特文化标识。以城市地域文化为内核,通过系统性设计将文化元素融入赛事肌理,以文化差异化构建赛事的国际辨识度,让文化成为吸引国际友人、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纽带。首先要深度挖掘城市独有文化资源,聚焦非遗技艺、民俗传统、历史符号等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元素,而非泛化的文化符号。其次要推动文化与赛事的有机融合,将文化元素渗透到赛事全流程。这种融合不是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让文化成为赛事的“灵魂”,使国际友人在观赛过程中自然感受文化魅力。差异化的文化标识能让赛事在国际同类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因文化兴趣而来的国际群体,进而推动文化层面的跨国交流与合作,让城市文化成为国际“朋友圈”的重要联结纽带。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主动打破地域与规则壁垒,以规则对接为基础、资源联动为核心,构建多维度、常态化的国际交流网络,为城市国际合作开辟更多路径。一方面,要推动赛事规则与国际接轨,主动对标国际体育组织的赛事标准,在竞赛规则、裁判体系、赛事运营等方面实现规范化、国际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规则障碍,让国际赛事机构、球队能快速融入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全球高水平赛事、体育机构的联动,不仅局限于与顶级联赛的单向学习,更要构建双向合作机制。此外,还可搭建国际体育交流论坛、产业对接会等平台,将赛事交流延伸至体育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让国际交流从单一的体育领域,拓展到城市合作的多个层面。

优化国际体验细节。以国际友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配套服务,提升赛事的国际认可度与口碑,让优质体验成为吸引国际友人持续参与、深化城市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入境与交通配套,联合外事部门开通赛事专属签证绿色通道,提供多语言的签证指引;针对跨城市观赛需求,设计“球迷专列”“赛事接驳车”等交通服务,解决国际友人的出行难题。其次要优化观赛服务细节,在赛场设置多语言解说、外籍服务志愿者,提供多语种的赛事手册、观赛须知;配备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便民服务,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最后要延伸生活服务体验,联动周边酒店推出“赛事观赛套餐”,提供中西结合的餐饮选择;在赛事周边区域设置多语言导览标识,推荐城市文化、旅游景点,让国际友人在观赛之余能便捷体验城市生活,带动更多国际资源向城市集聚,为城市国际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