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铆足干劲 稳健前行
2022-02-11 08:1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车间里,机械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控;工地上,塔吊耸立,工程车往来穿梭……虎年春节假期刚过,已见繁忙景象。

过去一年,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不小,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经济平稳接续意义重大。记者采访一线企业、相关部门发现,尽管面对挑战,各地积极采取一系列稳定工业增长的举措,企业铆足干劲,奋力前行。虎年开工季,工地车间热度不减,传递出工业经济稳字当头,努力稳预期的积极信号。

有压力,

更有干劲和信心

调整状态,做好充足准备,这是当前博洋集团创始人戎巨川眼中最重要的事。深耕家纺领域几十年的他认为,从行业到企业,今年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不能被动等待,而要主动出击。”戎巨川说,2022年,企业将把数字化能力提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对直播等新渠道的渗透,加快工业互联网对生产全链条的嵌入,降低运营成本,挖掘潜在需求。

主动出击是虎年开工季不少工业企业奋进的写照。受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一些企业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然而有压力,更有信心。锚定目标、主动布局,很多企业迈出稳健发展的步伐。

大年初三,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瀚超早早坐在办公桌前,谋划新一年工作。

“新能源汽车发展比想象更快,作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我们既兴奋也有压力,要做足准备,才能更好抓住机遇。”他说,企业新建第三条生产线,预计3月底可以投产。今年也计划增加100名研发人员,继续布局储能、充电等技术,加快推动自研芯片验证使用,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工信部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显示,已出台的工业稳增长措施初见成效,今年1月以来,各地工业平稳运行,企业和市场预期逐渐向好。

凭借稳扎稳打,很多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干劲。工信部统计显示,“小巨人”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约25%,平均研发强度超7%。

拓新局,

坚定创新抓机遇

新春伊始,普天铁心立下一个数字化降本增效目标——通过大数据调度让仓库空出1000个库位。

普天铁心从事电力变压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研发与销售。为避免库存积压带来资金流转压力,正联合钉钉通过大数据调整产能和物流。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2022年进行全面智能升级,挖掘更多需求,开拓更多空间。

拓新局,是很多企业2022年的关键词。找准自己定位精准创新,研究市场趋势高效创新,新的发展空间正在打开。

春节期间,全应科技董事长夏建涛和团队已经开始与客户的沟通。全应科技是一家从事热电智能化工业互联网的企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模型等为热电领域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排放和成本。

热电领域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大势“催促”着企业进行快速技术迭代。夏建涛说,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为的就是更加适应市场,让创新更有针对性。“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超5000万元,在热电智能化与运行自动化融合上推出新一代产品。”

紧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坚持纾困解难强帮扶与支持创新促升级两手抓,坚持培优企业和培强产业相结合,一系列举措出台。

工信部明确将在2022年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加大创新中心建设力度,通过中试、验证平台的完善,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服务。财政部日前对外表示,2022年,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

“2022年,将更加注重从产业链角度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在融合上做更多文章,加速创新向各领域推进。”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

谋实干,

扎扎实实稳向前

2月7日,福建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仪式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发改委重点项目综合管理处负责人郑强表示,本次开工的项目中,福建省重点推进科技含量高、引领性强的项目,助力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稳投资是稳工业的关键。重庆市发改委透露,今年重庆计划实施市级重大建设项目85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3570亿元,重点投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领域;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日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未来3年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

聚焦重点问题,抓实干谋实效,一系列举措和实践正在展开。

保用能,正月初八,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为第一批进驻浙江建德市钦堂乡小微企业创业园的企业完成通电,助力顺利开工;增帮扶,虎年开工首日,广东佛山提出在制定和落实政策时,要突出重点的“点”,点对点开展帮扶;保供应链,河北、安徽等多地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监测调度,打通要素保障和产品供给的堵点卡点……

“今年尤其重要的是要落实落细系列政策,推动延续或扩展阶段性惠企政策。”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2022年要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并细化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虎年开工还需“谋定而快动”

虎年春节假期刚过,各地便投入了紧张的生产建设和工作当中,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展示了热气腾腾抓开局的图景。

开工意味着起步。一个地方的一年或一个时期的发展能不能起好步,对后势影响巨大。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此,虎年开工贵在“早”。

要早谋划,对经济运行中的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政策,尽量走在市场曲线前面;要早安排,对资金下达、税费减免、项目开工等已经明确的工作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环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举凡大事,谋定而动。我们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状态和准备,做到“谋定而快动”。“快动”不仅考验一个地方的拼劲、闯劲,还需要简政放权、制度创新的巧劲,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看准了就要敢于“踩油门”、积极“设路标”。

虎年开工,还要突出“实”。要真开工、抓落实。过去,曾经出现过“假开工”现象。口号喊了、坑也挖了,过几个月去看,却没有任何动静。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不仅贻误工作,更败坏风气,必须引以为戒。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实物工作量”是一个关键指标。各地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对弄虚作假、开工后没有实质进展的,要严肃查处,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北京冬奥赛场上,中华健儿们踏雪走冰、争金夺银。对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来说,面前其实也有一个新赛道、新赛场。虎年新春,拿出生龙活虎的干劲、打出虎虎生威的气势,才能不负春光不负时代。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