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无人区”,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制高点
2019-01-15 16: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薛以青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薛以青)人工智能自1956年被正式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目前已经进入新一代人工智能阶段,世界各国在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同时都在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先机。1月10日至1月12日,“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论坛由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语言科学》编辑部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以及语言与语言脑机制研究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讨论,旨在下一代人工智能到来之际,确保我们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特别是使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走在前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钹教授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使机器达到人类理解自然语言的水平。人工智能解决语言问题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人工智能时代,基于语言规则来处理语言问题;第二阶段是概念统计学习时代,也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应用深度学习处理自然语言,目前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深度学习本身具有不可解释性、鲁棒性低容易受噪音影响、依靠大数据等问题;目前是第三代人工智能,被称为后深度学习时代,需要解决可解释性、鲁棒性、可理解三大问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长、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认为,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参与了整个高级认知功能,以这种颠覆性的观点为基础重新考虑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有可能走出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子,即寻找符合语言和大脑实际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并落实在脑机制的研究上。

  从人工智能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来看,人脑研究的一小步可以推进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大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从战略上走向领跑,除了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还需要提前做下一步的布局,即尽早开始谋划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语言作为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细胞分子中包含的语言信息不仅能够揭示语言的脑机制,还将有望推动人工智能出现变革性发展,用于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制高点。

  此次会议就如何推进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达成了共识:设立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无人区”。专家们认为,一方面,要开展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语言脑机制基础原创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如何重新设计计算机的软硬件,使得数学和物理驱动的计算机更新到在数学物理基础上、加入生命元素和语言机制驱动的计算机。另一方面,加快培育下一代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设立“人工智能+语言学”相关专业,培养具有前瞻眼光、贯通语言学及语言脑机制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先进方法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根源上领跑人工智能。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