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大力推进江苏省流通供应链智慧化
2018-06-19 10:26:00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闫星宇

  摘要

  江苏作为流通大省,涌现了苏宁、苏果、宏图三胞等全国知名流通企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零售已经远远落后于阿里、京东。国家关于供应链创新的84号文为江苏流通的振兴提供了契机。江苏的流通供应链可以概括为终端企业、核心企业和服务企业主导的三种类型,围绕商流的信息流转不畅导致了骨干企业和供应商收益风险不等、需求引导生产不强、物流费用高和中小微供应商融资难。建议:促进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供应链集成平台;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发挥供应链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特点,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突破应用,为供需精准匹配创造了条件。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正是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供应结构优化的牛鼻子,从供应链着手,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关键性的战略举措。

  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号),以及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35号),进一步为我省的供应链创新、培育供应链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指出了具体的路径方向。

  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作为我省供应链创新的六大重点举措之一,从媒介交换的流通本质来看,流通供应链创新必须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充分满足、引导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如何提高供应链的供给效率。

  关键是要推进流通供应链智慧化,深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流转于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强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水平。

  一、流通供应链的基本类型

  江苏是流通业发达的沿海省份,拥有全国知名的苏宁、苏果、宏图三胞、中央商场、孩子王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实体零售企业。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网上零售额越来越大,我省流通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还要确保质优价廉,对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流通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之间“点对点”的竞争,而是整条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只有从需求出发、逆向直至研发设计的所有环节协调高效,才有可能在链条之争中胜出。

  从供应链环节的互联互通和协调主导方视角,我省的流通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终端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服务企业主导的供应链三种类型。

  1.终端企业主导的供应链

  比如苏宁、苏果等大型零售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这些零售企业凭借紧贴终端消费者的天然优势,成为感知需求的主体,利用店铺和信息工具,进行用户画像、信息互联和智能应用,协调供应链生产、物流等节点企业动态响应需求变化。

  2.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

  比如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作为品牌商,掌控加盟商开店和供应商生产,是典型的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再如汇通达,通过搭建面向乡镇夫妻店订货的电商平台,提供“超级老板”和“汇掌柜APP”等信息软件,作为核心企业,整合乡镇夫妻店,面向农村市场销售家电产品。

  3.服务企业主导的供应链

  比如金易达、兴易达、辉源、恒伟等供应链公司,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代理、货运代理、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服务。

  二、信息流转不畅是供应链低效的根本原因

  商流是选择并确立买卖关系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正是因为商流的存在,才使承担不同功能的不同环节企业连接成为供应链,围绕商流的信息流动是供应链的主线。

  1.信息不对称导致骨干企业和供应商话语权不对等

  供应链骨干企业包括终端企业、核心企业和服务企业。在终端企业主导的大型商超供应链中,商超由于紧邻消费者,掌握需求信息,相对于大多数品类的供应商,门店的主导性还是比较强的,也就导致了短则7天、长则60天的货款结算账期。

  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中,比如品牌商海澜之家,相对于贴牌生产企业(供应商),拥有更多的需求信息,因而享有绝对话语权,门店所售服装从供应商赊购而来,滞销服装可退货给供应商,供应商承担库存和滞销风险。

  骨干企业由于拥有需求信息优势,在讨价还价中处于有利地位,往往收益多分享、而风险少承担。骨干企业和供应商的收益和风险不对等侵蚀了供应链效率提升的利益基础。

  2.信息不畅通削弱了需求对生产的精确引导

  大零售商借助供应链管理平台,辅之以电话、邮件、微信等,在订单、库存、对账、结算等环节与供应商沟通信息。大供应商也有数据管理平台,采购方能够通过平台获悉订单下达→款项到达→订单信用通过→订单分配到仓→实时物流等信息,但更多情况下,无法跟踪订单执行情况,只能大致估计交货日期,也存在货源满足率问题。

  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商品编码系统往往对接不畅,不匹配、不统一,导致一些企业形同“孤岛”,没有形成流水线式的供应链协同。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无法实时交互,经常出现“人肉操作”现象。信息不畅既有供应商只共享产品货号、生产批次,刻意隐瞒生产日期等机会主义行为,也有商业和技术保密的原因。因此,信息共享,理念上必须要有突破。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流通环节能及时感知需求并快速反应,而信息流转不畅无法把最新的需求变化实时反馈到生产企业,导致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

  3.信息不对称导致物流费用高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我省的社会物流资源丰富,A级物流企业549家,其中4A级以上物流企业就有228家,全国第一。但物流效率并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公路物流的空车率接近40%,而美国和德国都低于10%。主要原因是丰富的物流资源和货运信息不匹配。比如重卡,都是个体户构成的,运行的轨迹往往是单向的,亟需通过智能化的运力调动,充分整合。

  流通供应链的产品种类繁多,涉及众多的中小微供应商,这些企业常常由于资金问题,难以满足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导致生产供应“断链”,白白损失许多市场机会。中小微企业不太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为金融机构不熟悉其经营状况,不能对其融资项目盈利的可能性做出明判。从风险防范的角度,不敢提供资金。

  三、提高智慧化水平,降本增效

  正如84号文所指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流通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大势所趋,趋势面前都是弱者,必须顺势而为。

  所谓智慧,是指深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动态感知需求并及时响应。智慧化就是深度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的过程。

  1.促进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供应链集成平台

  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供应链集成平台,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载体,并发挥龙头企业的号召力作用,互联互通上下游企业的商品编码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客观采集数据并实时传递。

  一是借助供应链平台,提高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信息沟通成本。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话语权不等,实现骨干企业和供应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通过供应链平台,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管理信息系统顺畅对接,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实时共享可视,建立高效的需求响应机制,引导生产,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

  三是引导物流等供应链服务企业,大力整合物流资源。 “运满满”基于车货匹配平台,把行业非标的数据精准化,然后通过匹配算法和人工智能,整合碎片化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降低重卡的空驶率,值得借鉴推广。

  2.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一是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提供融资服务。尽管区块链还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成熟,但要抱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决心,积极探索。

  二是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效率来考量中小微供应商,防范融资风险。一方面鼓励骨干企业强化担当意识,为融资企业背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流通供应链大数据,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

  3.发挥供应链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推动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行业协会,加强供应链研究,定期举办活动,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提供供应链管理部门设置、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

  政府牵头搭建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比如建立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资质、资信、资料等数据库,为流通企业提供便捷的查询、索证等服务功能。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引导物流资源协同整合,减少迂回,提高物流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建立供应链创新扶持基金,大力支持供应链创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