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泰州“三个关键词”传递出积极信号
2017-08-31 08:47: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王梦然

  交汇点讯梅兰芳的脉脉风致从这里唱响,郑板桥那沾了墨的“竹”从古香到今……崇文重教,素有教育之乡的泰州如一条绿色丝带,既勾连着苏南、苏北,又飘逸连通至江海。

  随着去年年底,江苏提出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泰州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城市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泰州,如何继续“身段款款”、带着“墨香”地走向未来,如何在8个城市中找准定位,从一座内敛温婉的鱼米之乡,迈向更为开放、更为包容的“都市圈”,考验着执政者的决心与智慧。

  关键词:跨江融合

  “无缝衔接”的交通写进泰州全会报告

  与“苏锡常”隔江相望,与上海距离不超过3小时,泰州地理位置独到,却也面临着长江天埑阻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现实问题。如何形成快速交通网络,实现跨江融合的同时再缩小与上海、南京的距离,是泰州作为扬子江城市群“承南接北”点的重要职责所在。

  在今年7月22日召开的泰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传来一项泰州交通方面的重大利好。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的报告中提到,泰州将配合省里规划,全力推动北沿江高铁尽快开工建设,全力加快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努力实现泰州从高铁洼地向高铁枢纽的转变。

  此外,泰州还将推动江阴靖江第二过江通道和泰常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同时,靖江张家港过江通道等其他4条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也提上日程。实现多种方式的“无缝衔接”透露着泰州融入扬子江城市群的积极作为。

  外拓通道、内拉筋骨,是泰州融入苏南、辐射苏中的大前提。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陈长江博士接受交汇点采访时建议,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泰州“向内”应进一步加快市内快速路网的建设,将全市工业园区和重要城镇,尽快接入快速路网;“向外”应与南通、扬州、盐城积极合作,将江北4座城市的干线公路接轨并网,强化与城市群内外的全面融合。

  除此之外,陈长江强调了泰州以“港口名城”建设为抓手的重要性。他建议,通过推进长江下游江海联运中心港建设,推动泰州由喂给港和转运港向大型深水直挂港转型,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配送基地。

  关键词:产业融合

  打好配合战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

  泰州位长三角核心区的边缘,却是沿江八市中最早“跨江”,探索产业融合的地区。早在14年前建设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就是江苏最早跨江共建的园区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愿景并没有关照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记者在园区采访时发现,曾经的示范园区辉煌不再,“多头派驻一头管理”的模式备受质疑,甚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负担,双方都负累前行、抱怨连连。泰州市社科联主席倪郭明指出,泰州等处于沪宁之间的“断裂点”上,南北传导功能较弱。江阴、靖江两市14年的实践证明,跨行政区的“软融合”还是缺少内在的驱动力。

  而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就是要打破这种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苏中、苏南的融合发展会找到“最大公约数”。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也为泰州的产业融合发展吹进一阵东风。借力而为、顺势而上,面对时代机遇的泰州,如何破题新一轮产业发展?接受交汇点采访时,陈长江提出,泰州应该以既有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按照扬子江城市群分工发展原则,实现特色发展与区域板块的有机统一,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化工建材、生物医药、船舶修造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在稳住自身“单打冠军”的同时,泰州也得打好“配合战”。陈长江建议,泰州要以此为契机,与扬子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配合,打造更具产业规模效应的价值链体系。陈长江以泰州最亮眼的“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例,“泰州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药企百强,药、医产业发展较好,但两翼——养、游产业发展明显不足。”陈长江说到这里,提到了扬州的餐饮旅游服务业,以及南通养老服务业的优势,他认为,泰州在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时,就可以应和扬州、南通,形成“医、药、养、游”全产业强势链条,甚至可以打造长江流域康复养生旅游目的地。

  泰州老街

  与几个“邻里”相比,泰州曾羡慕过扬州走进“宁镇扬”、也曾巴望过南通因地理优势逐渐坐稳“上海北大门”,然而随着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提出,地处“腰腹位置”的泰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凝聚了各方的热切注目,当仁不让地“扛大旗”:8个城市中,泰州除了是苏中强有力的南北传导纽带外,还肩负着带动苏北,实现省内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

  “加快促进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推进中部崛起,泰州的发展愿望最为迫切!”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关键词:民生“同城化”

  打通交界期待“北沿江”同城化再提速

  淮扬名菜大煮干丝“说不清”它是泰州还是扬州的,都是好一口“早茶”、爱一个“澡堂子”文化,尤其遇到老年人,遇到想赞扬的事都是一口一个“不丑不丑”……同作为北沿江城市,泰州与扬州地理上临界,饮食、文化、习俗,甚至方言都颇为相似。2012年两地中间还建了机场,距扬州市区约30公里,距泰州市区约20公里,索性就“一人取一边儿”——扬泰机场。

  扬泰机场的票务员谈笑对“双城生活”一点也不陌生,这位“泰州人”在入职扬泰机场后,选择了在扬州安家,两地之间的交通改善让她感触很深,“可以走的路多了,堵车也少了,机场班车到扬州市区40分钟,到泰州市区30分钟,我去娘家或自己家都方便得很。”谈笑说,随着生活环境和周边配套不断完善,同城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随着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同为北沿江城市的泰州市和扬州市的“同城化”不仅仅是民间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陈长江向记者梳理表示,从区域规划方面来说,扬州的主要基调是接轨南京,泰州的主要基调是融入苏南、接轨上海,在扬子江城市群战略下,扬州有融入苏南进而接轨上海的需求,泰州也要通过与扬州一体化来接轨南京。

  泰州早茶

  陈长江建议,泰州与扬州的同城化,可以从规划协同、交通基础设施接轨、产业共生互补、公共服务一体、要素资源联动、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展开。率先可以进行的是规划、交通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同城化。

  在交通方面,陈长江建议,扬州和泰州应大力发展城际交通,以提高城际交通的可达性、可靠性、便捷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加快两市间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统和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形成由公路和轨道交通共同构成的复合型城际通道,强化城际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逐步形成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

  此外,陈长江还提到公共服务的同城化。他认为,除了推进泰州和扬州教育和医疗服务同城化,还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等公共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快建设区域生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体系、电子商务、文化信息资源等工程。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