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
2017-02-23 09:21: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课题组

  把握大势 服务发展 有序生长

  ——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主报告上篇)

  编者按

  以一年为一个刻度来标记中国智库的成长历程、衡量智库建设的进展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益,为蓬勃生长的中国智库提供借鉴与参考,这是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组织编写《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的动力与初衷。

  2016年年初,我们在《光明日报·智库》周刊陆续推出《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精华版;是年9月,该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中国智库建设与运营研究留下一笔独特记录。今天,在又一个年度起始之际,我们将为您呈现《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以更加细致的视角、更加全面的观照、更加深刻的思考,为您盘点2016年中国智库建设的进展与成效。本期刊出的是该主报告上篇精要内容,下篇精要将于近日推出,若干分报告也将以适当方式陆续展现。期待您的关注与指正。

  引 言

  东风依旧浩荡,春光愈见明朗。2016年,中国智库感受到的召唤与期待更加强烈。外有不断健全的决策咨询体制创设环境,内有持续改进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提供支撑,各级各类智库聚焦发展命题孜孜精研,咨政成果愈加丰厚,智库活动更富影响,国际交流特色渐显。与此同时,短板、隐忧与乱象也逐步显现,引发智库界、研究界的理性思考,也有待于总结反思之后的切实改进。

  1.立体多维的政策支撑

  中央更加重视:国有难题问智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国防大学、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提出期待和嘱托,要求其积极进行智库建设,发挥高端智库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在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加强智库交流。在波兰华沙“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讲话中,在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总书记都对智库作用提出期待。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多位智库学者摆情况、讲问题、提建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数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向智库专家等寻策问计。

  在5月17日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智库建设重要性,并为智库建设指明了“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的努力方向。

  政策环境改善:科研新政赋活力

  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科研机构和智库领域的重磅改革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机构也在智库和科研领域出台具体办法,为智库发展进一步提供政策保障。

  高端智库建设:有序推进作样板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议事机构和评估机构,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积极定标准、作评估,搭建决策部门与智库间的桥梁纽带,促进决策供需双方对接,一年内两次召开理事会全体会议,促进智库管理运行逐步规范化。理事会向十几家中央决策部门征集研究选题,形成并发布《2016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方向和重点课题》。相关部门对于高端智库建设工作的落实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门督察。

  部委行业、各地各级政府:制度建设搭桥梁

  多个部委、行业协会对本领域智库建设作出积极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民委编制《国家民委民族工作智库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国科协制定《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统计局着手打造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高端智库;文化部启动“文化艺术智库体系建设工程”,并初步列入文化部“十三五”规划……

  各省市区也积极行动。广西出台《关于加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勾画出以一个决策咨询委员会为统筹、以智库联盟为协调、六类智库建设为主体、四种服务平台为支撑的“1+1+6+4”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关于加强四川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党的建设、依法治省、新闻宣传与现代传媒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及自然灾害防治等近20类研究智库;重庆下发《关于加强重庆市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将全省智库类型划分为综合高端智库、专业基础智库、跨界专题智库、新型社会智库;智库建设热潮进一步深入基层区县,深圳市龙岗区制定《引进培养智库人才操作细则》,对符合条件的智库人才一次性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

  2.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

  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完善

  顶层设计,健全治理结构——中央党校实施“教学与智库创新工程”,把智库建设作为全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方向之一;中央编译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牵头的智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统筹智库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舆论学研究院采取举校兴办、文理工协同创新体制,以智库研究项目为核心组建研究团队。

  建章立制,推进制度建设——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修订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理事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十余项内部管理制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在组织创新、机构设置、人员整合、职称评定等11个方面探索完善相关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整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在已发布的13项规章制度基础上又研究制定《咨政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5项制度。

  统筹规划,明确运行机制——新华社建立起包括多层次沟通机制、课题督办机制、选题策划和碰头会商机制与选题报送机制等在内的智库工作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实行“自我发展(虚体)和学校指导(实体)”相结合的组织体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创立决策咨询课题随机立项机制,对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效果明显。

  资金筹措、管理及使用机制多点突破

  统观全年,在经费筹措及使用方面突破较大的是国家高端智库和社会智库。

  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按照“稳定支持、遵循规律、绩效导向、专款专用”原则,探索建立经费管理机制——军事科学院从原科研经费渠道划拨近500万元作为智库配套经费,并将专项经费主要投入项目研究和成果奖励;上海社会科学院试水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智库建设基金会争取到社会更大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设立智库基金制,初期吸纳社会捐助一亿元。

  社会智库本身就有经费来源广泛、使用较为灵活的机制优势。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以咨政研究为主,兼顾社会服务,在数十年建设中形成了“以咨询收入支撑智库发展”的特色制度;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逐渐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目前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研究课题收入、出版物收入、活动收入、社会赞助、理事捐赠等多种渠道。

  人才管理、培育、激励机制逐步破冰

  广开门路选聘人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养事不养人原则按需设岗,已建立事业编制、合同制并轨管理的6级管理体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大量吸收国内外国际法专家参与智库工作,按照“专兼结合、分类聘用、自主选择”的原则选用人才。

  多措并举提升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发挥高校智库“孕才”优势,依托非洲研究智库积极开展“非洲学”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建构起完整的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开辟了与国家能源局的人才“旋转门”,国家能源局选派干部赴研究院挂职,研究院选派专家到能源局参与能源规划和改革方案编制;民生银行研究院承担了民生银行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职能,通过博士后的培养与使用提升智库研究力量。

  真招实策激励人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评职称不受名额限制,成为全校“人才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进行了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业绩激励机制;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通过分类评估、考核、激励,完善研究基地“特区”绩效评价体系。

  传播转化、国际交流机制稳步推进

  在传播转化机制方面,越来越多智库“内外兼修”,一手加强自媒体、自办刊物的营运与推广,一手强化与大众传媒的紧密合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拥有多个国际化传播平台,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江苏沿海发展智库充分利用一心(江苏沿海开发信息中心)、一网(江苏沿海开发网站)、一刊(沿海发展研究)、一报(江苏沿海开发信息快报)、一号(沿海发展微信公众号)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信息服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开办中英文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与数百家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往来关系。

  对内提升公众影响力,对外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初步与俄罗斯、蒙古国智库建立起以“一联盟、一论坛”为纽带的智库交流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制度化整合中国国内和中东欧16国智库的优势资源。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