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召开。会议由研究院执行院长、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主持,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宪文、委员孙宅巍、朱成山、马振犊、王卫星、刘成、张连红等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执行院长张建军通报了研究院2016年年度工作报告,介绍了研究院自2016年3月1日成立以来,围绕“找准定位,服务国家需求;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学术和文化精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政建言作用;持续创新,做好公众传播工作;完善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开展了大量较有成效的工作。如受外交部化武办委托,举办“还人民一片净土——侵华日军化学战研究中日学者报告会”,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办“记忆与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2016年会”等。承担由国新办指导的《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赴法国展览项目,并受到国新办、我驻法使馆、省市委宣传部的肯定。编撰出版《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丛书、《南京不会忘记》丛书(十卷本)、《日本侵华史研究》(4期)、《紫金草》丛书(5期)。由研究院立项28项研究课题,启动南京大屠杀影像档案数据中心建设,并被列为南京市委项目和2017年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撰写报送《内参》15篇,部分被中宣部、省政府、省市委宣传部引用或肯定性批示。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研究院运营管理。聘任首批44名研究员,招聘3名博士后等。与会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对研究院2016年年度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认为:研究院成立时间虽短,但工作成效显著,总结较为全面,值得肯定。
在总结研究院2016年工作成绩的同时,委员们也认为,研究院要进一步对照《江苏省新型智库管理与考核评估试行办法》与《江苏省新型智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观念转变、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和营运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研究院决策咨询与实践应用的研究水平,提高成果的决策影响、媒体影响与学术影响。
会上,委员们还着重谋划了研究院2017年工作重点,认为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周年和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研究院工作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结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应用研究,扩大成果影响力。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80周年、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第三次国家公祭、日本右翼势力和安倍政权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行径、揭露日军暴行等选题,以及其他现实问题,通过中央媒体、研究院内参等渠道,发表和呈送高质量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要围绕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立研究院2017年重点研究项目,并转化成智库成果。
二、加强对外交流,推动研究院走向国际化。要以举办“东亚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赴美国举办《致敬英雄——参与南京大屠杀救援的国际义士展》等工作为抓手,促进智库间横向交流和南京大屠杀史实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
三、拓宽传播渠道,推动成果传播大众化。推出《拉贝日记》、《申遗档案》(暂定名)《南京大屠杀实证》(英、日文版)《紫金草丛书》《日本侵华史研究》等书刊,并继续通过新媒体等传播媒介,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研究院成果向大众推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