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挥先发优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
2023-11-02 10:5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利根

当前,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加速转型期,需要在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江苏是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优势。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条件。江苏拥江靠海,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水系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美誉,适合耕作业发展。二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江苏GDP约为12.29万亿元,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2.8%,居全国第二。三是江苏悠远的农耕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深厚底蕴。四是江苏农村改革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持续推动力。五是江苏良好的乡村治理实践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截至目前,江苏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乡村治理路径。

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实现农业高科技引领走在前、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走在前、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走在前、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走在前。

在推动农业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方面,江苏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农业发展用地政策;贯彻“大食物观”,推动农业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以强主体、强链条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在农业高科技引领方面,江苏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业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智慧农业建设水平都取得了成效。在乡村建设标准方面,江苏的农村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在农民生活品质方面,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江苏农村居民消费也在不断升级,农民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在城乡融合水平方面,江苏城镇化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持续推进,为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积累了经验。

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短板仍较为明显。一是城乡土地等要素流动仍有障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不平衡,农村改革深度和集成应用仍不高。城乡土地、金融要素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耕地保护压力仍很大;地区间城乡融合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性突出。二是粮食生产经济激励仍不足,“蓝色粮仓”建设相对迟缓。主产区种粮经济效益不高,粮食生产激励不足,渔业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三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仍需加快。江苏品牌“领头雁”较少,区域公共品牌不强;绿色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秸秆还田政策有待完善;金融和保险服务水平和力度仍需提高。四是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仍有短板。种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仍不紧密;农业数字化装备研发应用较为薄弱,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仍不匹配。五是乡村建设仍有难点堵点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制约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成效发挥的关键堵点;苏北农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存在制度困境。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建议:

一要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农用地“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实同权、赋能、共享三方面工作;准确界定宅基地资格权,做好双轨并行、存量兜底工作,着力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沟通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推广“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县域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二要以耕地高效利用和“蓝色粮仓”建设为抓手,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应。守住耕地红线,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耕地卫片专项监督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统筹土地规划,并创新供地方式与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用地需求;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组织体系;依靠科技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三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水平。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加强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做大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做强企业和产品品牌;优化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结合等高质量循环农业;发挥金融和保险协同作用,从国家政策需求、服务对象要求、自身服务能力、政府监管等全方面改革创新,保障农业经营体系稳健发展。

四要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创新能力。加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打造种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和市场,优化省财政种业创新投入结构;保障农业科研资金与政策支持,增加财税、信贷和保险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公共力量和民间力量,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资本向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强化农业人才培养与使用,进一步加强“头雁”项目,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拓展乡村人才来源渠道,加大乡村人才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强化农业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地位,支持涉农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力军。

五要持续提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以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持续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行动计划,用科技力量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因地制宜打造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庭院式美好家园;深化实施苏北农村住房条件可持续改善工程,允许和鼓励农村居民、在外“新乡贤”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升级改善工程,让他们积极参与决策和规划过程;建立健全“建设有规划、运维有计划、监管有标准”的建管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确保信息共享,推进风险评估,鼓励多方参与监督。

(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