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深化推进,江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路径,被称为“菱形模式”。该模式突出强调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在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注重智能化手段在其中的应用和促进作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治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乡村治理水平和效能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要支撑。新征程上,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发力。
强化农村基层党的领导。农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探索建构“抓管带”的组织体系,在农村基层工作中扎实运用“积分制”等形式,实行管理考评计分制与爱心奉献加分制结合的办法对基层党员进行考评和管理。同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队伍建设,各村大力开展农村干部定制培育工程,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实施村(社区)书记“百千万”工程,加大乡镇领导班子的选拔力度,并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整体优化提升村党委组织带头人队伍。
完善村民自治实践。不断优化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基层自治组织,丰富和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同时,各村将非村“两委”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议事协商队伍中,引导非户籍居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建设好、利用好协商议事室,围绕老百姓关心的事常态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另外,各村要积极推行江苏省提出的“院落自治”等微自治方式,创新适合乡村状况的基层自治平台和方式,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村民自治当中,提升基层自治效率。
加强平安乡村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以科技赋能推进网格化治理体系,网格员定点巡逻保障乡村安全。在乡村法律人才方面,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工程”,深入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高效开展乡村法律活动及法律援助,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力量打造24小时自助法院等。村委会充分用好乡村宣传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田间地头的各种文娱活动,切实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
提高乡村德治水平。各村加快修订和完善与本村现实情况相符的村规民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并采取多样形式宣传,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同时,以村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和政策宣传,推广并鼓励村民参加读书节、民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培养认定一批优秀文化活动品牌,以乡村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感染带动作用,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实践。
深化乡村智治应用。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终端数字化改造,基层政府、村委会等相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推进乡村信息化宣传,通过数字体验馆等强化村民对数字治理的认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提供农技信息服务和专家咨询服务,借助大数据建立数据综合分析预警系统,及时汇集整理“三农”舆情,适时开展预警分析。另外,依托“互联网+民生服务”,打造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服务网络,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充分发展村集体经济。以财政支持项目为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走村村联合发展道路,深化村企合作机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与城市工商资本等联合投资、联合经营等,探索村社融合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生产类、服务类、资源类等各类合作社,并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