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短板与政策推进
2020-07-15 09:32: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陈柳、王亚利

中央在十九大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是中国最有条件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地区之一,2019年,南京的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无锡的物联网,苏州的高端纺织、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徐州的工程机械等6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占全国1/4、居第一位。近期,笔者对江苏11个市的产业集群走访调研,将当前产业集群建设的短板和针对性政策作如下初步梳理。

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的主要短板

1.重点集群的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我省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二,但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位居全国第四。与国外来华的专利相比,我省仅在现代中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优势。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中的恒力集团拥有我省世界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有全球排名前三的涤纶化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盛虹集团,这两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国内纺织纤维专利申请总量的6.3%,但恒力只占同类国际巨头宝洁公司来华申请的1/3、纳幕尔杜邦公司的1/3。

2.部分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存在风险。一些虽然产业链条整体较为完整,但是关键环节、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比如,我省新型显示集群产业链条基本完善,涵盖了材料制造、设备、组装、面板制造、终端应用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体系,但在关键环节OLED材料、显示芯片、遮模板及部分靶材仍属于薄弱。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中,脱硝催化剂、反渗透膜材料、高端环保滤料、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设备等95%以上仍依赖进口产品。

3.少数产业集群受制于市场空间饱和。比如,江苏船舶海工集群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长期在1/2左右,但是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原因,市场长期处于平缓低迷的状况,产业集群的成长空间不足。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是唯一一家国家火炬计划电力自动化特色产业基地,总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消费结构变化等宏观环境影响,电力需求增速减缓、电力投资区域下降等不同程度存在。

4.集群内各个主体合作协同程度不高。普遍存在集而不聚的状况,集群成员间的联系松散,协作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还较普遍。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存在短板。总体上看,各地在产业集群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方面进行了较高的投入,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入各类企事业单位硬件设备实现共享使用,提升利用效率方面仍有阻碍。二创新主体合作较少。江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申请的专利量(276件)不及北京(724件)、广东(279件),产学研合作程度不高;在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方面,我省多个创新主体共同申请专利的多为集团内部公司,企业之间合作并形成有效保护的较少,我省仅463件,合作专利量不及浙江(1081件)、广东(1026件)和北京(978件)。三是部分集群龙头带动作用不强。虽然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发挥了对上下游企业的联动作用,但多数产业集群体现更多体现同类企业横向集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尚未形成。

5.产业集群的政策的协调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市之间协调不够、地区的部门和载体之间协调不够。总体上看,职能部门推进集群工作有效抓手不多,当前主要是以指标考核的方式指导区域集群工作模式略显简单,条块之间政策协调为集群赋能的管理机制亟待构建。二是地区共同建设集群的协调不够。部分产业集群是两个或三个市联合推进集群建设,比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南通、泰州、扬州联合推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是泰州、连云港、无锡联合推进,但由于缺乏顶层体制机制设计,市与市之间明显缺乏互动协调;三是现有促进机构大多数难以胜任角色。工信部将集群促进机构作为以市场化方式推进集群的重要生态组成,过去以行业协会作为促进机构的模式在实践中感到明显力量薄弱,目前各个集群的促进机构建设上普遍面临两难困境:市场化的机构缺乏推进抓手,政府性背景的机构又回到职能部门主导的旧模式,亟待以市场化导向创新制度设计。

推动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政策建议

1.形成高效的政策联动机制。加强省市之间、部门之间联动,建立良性的政策互动机制,合力为集群发展赋能。建议:(1)以集群发展规划的任务分解为抓手,将集群建设工作纳入各市、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2)建立职能部门与区域之间的政策协调小组,吸收行业协会、智库、企业代表等成员,以针对性的政策为集群发展赋能。

2.建立科学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依托统计部门现有统计体系,按细分领域与标准逐个集群进行摸排,进一步完善集群统计监测制度,建议:(1)明确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的范畴、产业集群的区域统计范围,在全国率先科学建立产业集群的统计框架。(2)精准建立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库,通过企业直报建立集群培育和发展台账,实现精确统计、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

3.加强促进机构建设。促进机构是工信部集群竞赛的重要指标,针对各地促进机构的水平和层次难以指导企业和政府的现状,建议:(1)在省级层面上助力,联合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内重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参与到江苏13个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建设中。(2)推广无锡物联网促进中心等地方探索的初步经验,以市场化为原则,鼓励各地以促进机构的服务功能建设为导向,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实际和产业特征的促进机构,加强集群微观主体的内部协同。

4.协调跨地区集群的联合发展。在全省交通枢纽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跨区域发展,实践中也正在形成这样的产业特征,建议:(1)在省级层面上建立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建设协调机构,为各市联合建设的产业集群提供协调的联系平台;(2)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地理上毗邻地区的产业集群,尤其重视苏锡常毗邻地区的产业天然形成跨市集群,防止机械的因为集群“称号”的分布而忽视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