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经济发展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成为多元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攻方向、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站在建设网络强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需不遗余力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观,做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和守护者,提高防御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安全教育方向
在信息与网络社会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教育内容唯有深度契合时代精神,才能精准有效地针对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建设网络强国的各领域全过程,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主流媒体中的话语权,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理念,避免其在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茫然无措。高校党委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发挥领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压实领导管控责任,把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向。构建起党委统筹领导、思政教师主导实施、党政工作者协同配合、其他专业教师广泛参与的意识形态教育新格局,磨练大学生辨析判断各种思潮风气、抵御防备各类风险诱惑的本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念。
净化网络教育环境,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互联网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互联网信息化、开放性、丰富性等特有属性,给大学生带来获取信息的便利,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多样的影响,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高校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高校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积极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掌握互联网主战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其次,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建设国内外网络安全防线,规范上网秩序,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和网络谣言,高校宣传部门要科学认识网络舆论规律,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分析评估、正面引导、跟进追踪,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健康、有序,进一步增强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不良网站的打击力度,加强错误言论的监管深度,抵御西方不良思潮,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念,净化网络教育环境,建设健康网络生态。结合属地管网治网实际,紧紧围绕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平台环节,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整治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上网的突出问题,清理一批有害信息,处置违法违规网站账号,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深耕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现阶段,社会环境、网络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范围不断延伸,既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领域,也涉及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加强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安全教育重要性。一方面,高校需要强化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建设,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专业能力的同时,找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专业知识的链接点,将其有机嵌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积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党团活动、知识竞赛和志愿服务,开展“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微话题讨论等,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要联合外在力量开展协同育人,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全员协同育人体系,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积极配合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普及工作,主动参与网络信息管理和文明上网建设,形成资源互补、团结互助的良好局面。
聚焦知行学用结合,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理念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只有自觉自主地去投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相关理论知识,才能真正迅速识别并规避网络风险,做生活的主人,达到知、情、意、信、行的和谐统一。同时,加强党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潜移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行动指南。可通过开展网络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如举办网络文化节、组织网络评论大赛、推进网络公益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内容创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身政治判断力,于知行合一中完成维护网络安全的自觉,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正确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建成社会主义网络安全强国。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安全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