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耳朵经济” 打造城市声音生态
2025-10-14 09:2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冯 洋

编者按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江苏如何以“挑大梁”的奋进姿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亟须广大专家学者建真言、献良策。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自今日起将连续推出“谋划‘十五五’——我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献一策”主题专栏,面向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广泛征集关于江苏“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并择优于全媒体平台刊发推送。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耳朵经济”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文娱生活方式,也丰富了文化市场的多样性发展。鉴于其当前主要以付费音频平台的商业模式展开,传播的手段方式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十五五”时期,建议江苏文旅部门通过融合地方艺术打造“声景+”文旅娱乐项目、开发非遗IP声音文创产品等方式,打造城市绿色声音生态环境。

一是打造“声景+艺术”文旅体验模式。加强地方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创新沉浸式体验场景,激发情感消费共鸣,打造高黏性、强互动的消费场景。近年来,诸多融合了地方特色戏曲、方言的文旅项目接连推出,不仅显著提升了项目本身的艺术性与趣味性,还有效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长,构建起“声景+文旅”的新消费模式。如苏州的斜塘老街将评弹与餐饮联动,平江路打造“声景+夜游”沉浸式动线,实现了地方艺术与文旅休闲的紧密结合。

二是打造“声景+水上娱乐”项目。利用江苏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开展全民水上娱乐活动。近年来,皮划艇、帆船、龙舟赛等水上娱乐竞技项目在江苏多地掀起时尚运动新风潮。如2024金鸡湖—独墅湖水上运动越野赛揭开了金鸡湖—独墅湖双湖水上运动第一赛的序幕。时尚动感的空中飞人、摩托艇等水上视听表演以“人+景+声”的立体式互动,实现水陆空动静结合,大大增强了赛事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是开发“声音+文创产品”。打造江南非遗IP,进行声音文创产品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手段结合,并巧妙引入声音元素开展文化创新传承,打通“文化符号—内容传播—商业变现”的江南文脉产业化路径。如开发名人IP产业链,打造文化名人智能语音手办;开发设计江南传统技艺、民俗、戏曲等非遗IP,以音乐纸品、音乐贺卡、音乐礼品袋和儿童有声玩具书等形式予以主题化、故事化、品牌化的呈现,吸引Z世代消费者。

四是打造城市绿色声音生态。引入声音景观建设元素,升级滨水文体廊道,打造“智慧文体融合示范廊道”,嵌入式布局非遗展示终端,用以播放精选戏曲片段、江南丝竹名曲等,实现“一步一景、动赏结合”的独特体验。同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名片,或设计音色独特的戏曲虚拟偶像、动漫形象等,多维且广泛地传播城市之声。

(作者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播音主持艺术教研室主任、直播实验中心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