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成果。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承与创新中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当前,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国际舆论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加强国际传播,主动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思想和主张,关乎国家核心利益,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高效国际传播,不仅十分必要,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有效的国际传播激发多层次积极效应
提升理论认同。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基于科学理论指导的成功实践,进而增强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增强国家软实力。理论是文化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独特中国智慧、价值理念和解决方案,其传播能显著提升我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外传播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多措并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国际传播
推动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传播。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中的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念相衔接、阐释。例如,以“天下大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民为邦本”诠释“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多元化、立体化传播矩阵。既要依托国家主流外宣媒体打造权威平台,也要鼓励高校、智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传播合力。
实施精准化传播策略。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既要深度理论阐释与对话交流,也要注重故事化、生活化叙事,将宏大理论融入中国百姓生活变迁和感人故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加强翻译与话语体系建构。需组建高水平翻译团队,着力解决核心概念、术语精准译介问题。同时,着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因此,我们当坚定文化自信,持续讲好中国故事,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之光不仅照亮中国前行之路,更为世界提供一份独特而深刻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