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定革命文化,深化对雨花英烈的认识
2025-10-28 16:1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忠杰

革命文化研究既重要又复杂,涉及一系列基本概念问题,应准确把握“革命”的含义和应用场景,科学辨析革命文化的内涵,全面把握革命文化的基本内容。“革命”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革命指通过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推翻旧政权的大变革;广义革命则涵盖自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发生的质变性深刻变革。孙中山先生使“革命”一词在中国广泛传播,革命先驱邹容则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这一概念推上了历史和道义的制高点,他区分了“野蛮革命”与“文明革命”,强调后者是“有破坏,有建设……为国民增幸福”的进步变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举起了革命大旗,先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狭义的革命,后者属于狭义革命中具有广义性质的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广义革命的典型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广义上的革命,特指新时代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具有革命的深刻性、广泛性。因此,同一个“革命”概念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着不同的含义,须仔细鉴别,准确使用。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内容之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共产党之外的革命文化客观存在,它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两者不可切割,也不应完全混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上集中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文化,包括思想理论、价值观念、路线方针、优良作风、革命精神等,以精神形态、物质形态或两者复合形态存在,融进和催生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论证革命正当性、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的各种思想、理论;二是关于革命目标、任务、进程、道路、方式、手段的各种思想、理论和纲领;三是对革命进程中各种事件、现象、人物的形象展示、价值评价和衡量标准;四是在革命过程中体现和反映出来的作风、精神和传统;五是参与革命的各种人物反映出来和加以提炼、突出宣扬的品质特性和精神面貌。可见,革命文化的内涵既丰富又复杂,提醒我们研究革命文化需对各种文化现象做出科学鉴别,避免革命概念泛化,并处理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文化之间的关系。

雨花英烈是革命英烈。雨花英烈形成的文化现象,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上述革命文化内涵的第五个方面。同时,与其他四个方面也有着密切关系,是其他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但英烈文化不等同于英烈精神,比英烈精神还要广泛、深刻,应包括:革命英烈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土壤;革命英烈的事迹和思想;革命英烈表现出来的精神品格;革命英烈的意义和价值;革命英烈的社会影响和导向功能;后人对于革命英烈的挖掘、解析和宣传等。雨花英烈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斗争在敌人心脏的南京地下党,另一部分是各地被捕后押解至国民党首都,最后在南京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其中超过90%从事地下工作。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气节,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重要功勋。雨花英烈具有很多重要的特点,首先是理性选择,多数具有较高学历,经过深思熟虑作出投身革命选择;其次是责任担当,为革命胜利勇于承担使命;再次是超强意志,经受严刑拷打绝不屈服;最后是无私无畏,舍小家为大家,为党和人民事业慷慨赴死、奉献一切。

随着对革命文化的认识深入,对雨花英烈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要从挖掘、反映宣传雨花英烈事迹,进一步向挖掘雨花英烈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拓展,向对雨花英烈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拓展,向雨花英烈所展现的革命文化拓展,向雨花英烈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拓展,向雨花英烈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革命发展规律、英雄成长规律拓展。

研究革命文化,不仅深化了对雨花英烈的认识,也拓展了雨花英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继续在此领域深耕不辍、推陈出新,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注入坚实力量。

(作者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