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与革命文化的互构关系及当代价值
2025-10-28 16:1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刚

雨花英烈与革命文化之间是一种共生互构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和“精神”的思想,特别是精神文化创造主体思想,是两者互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为两者互构提供思想根基。白区革命斗争的极端残酷性,把革命文化中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对党忠诚的至上性、为民牺牲的彻底性考验推向了极致。正是这种极端环境,使雨花英烈成为革命文化创造者之一。

雨花英烈参与了革命文化的塑造。其一,雨花英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创办进步刊物、组织读书会、进行理论译介,撰写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著作、书信和诗文,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为革命文化注入新元素。其二,在投身革命的过程中,雨花英烈实现了革命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创造性结合,使革命文化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其三,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通过各种载体被传承和弘扬,从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化记忆,成为跨时空传播的文化符号,形成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雨花英烈在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层面对革命文化作出贡献,展现了多层次的革命文化创造。

同时,革命文化也滋养与提升了雨花英烈。其一,雨花英烈的个体牺牲与中国历史进步的规律和民族解放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牺牲超越了个人行为的范畴,具有了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其二,革命文化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凝聚力、纪律的约束力和崇高理想的感召力,以及《红旗》《中国青年》《文萃》等传播革命思想的进步刊物阵地,为雨花英烈提供了关键支撑、思想资源和精神共鸣空间。

雨花英烈与革命文化的互构关系,具有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镜鉴、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让革命文化“活”起来的三重时代价值。弘扬雨花英烈革命精神,要汲取其中蕴含的互构逻辑,推动革命文化与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为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