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
2025-07-08 11:1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吴以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价值引领、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有效路径,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过硬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引领力方面,目前仍有不足。首先,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部分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在面对学生思想困惑时,难以用科学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和有效引导。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不能及时有力地回应学生的思想问题,导致思政引领缺乏理论深度和说服力。其次,工作方法创新不足。一些辅导员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法,缺乏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运用,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在教育过程中,互动性和针对性不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思政引领的效果。再次,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涉及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然而,部分高校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培训发展等方面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影响了其提升思政引领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背景单一等问题。年轻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在处理复杂思想问题时能力不足;专业背景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专业,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限制了思政引领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提升思政引领力?

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一方面,加强系统学习培训。高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理论讲座,帮助辅导员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同时,鼓励辅导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理论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学习长效机制。建立辅导员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定期开展理论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引领实效。首先,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打造线上思政教育阵地。制作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微党课、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锤炼品格。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后,注重个性化教育。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方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思政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首先,严格选拔标准。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应提高准入门槛,选拔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人员。注重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开展入职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危机事件处理等方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最后,促进职业发展,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政策,单独设立辅导员职称评审序列,将辅导员工作业绩、科研成果等纳入评审范围。提高辅导员薪酬待遇,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首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队伍结合、全校上下协同联动的思政工作格局。整合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资源,为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引领效果、学生满意度、工作创新等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者进行帮扶和培训。最后,提供心理支持与关怀。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辅导员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教育方法、优化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提升,持续探索创新,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