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历史经验研究 丰富作风建设内涵
2025-07-08 10: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建华

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三重属性。具体而言,作风生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因此,作风建设具有实践性。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这就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从反对本本主义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要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而实践也在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作风建设的人民性。作为信仰的共同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纲领,必然要规范自己的行动,这就有了人民公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切优良作风的背后都有着人民情怀,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红军优良作风,从延安作风到西北坡作风,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正是作风建设的人民性,才凝聚了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作风建设的组织内生性。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假如不敢如实地说出自己的病,不敢进行严格的诊断和找出治病的办法,那它就不配受人尊敬了。”勇于承认错误也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作风具有传承性,传承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为了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特别注意凝练每个时期的优良作风,目的就是要以优良作风引领党的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应该增加激励性内容,挖掘先进样本,以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作者为江苏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