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
2025-09-16 09:5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陶 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上好思政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筑牢育人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合社会“大课堂”,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通过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者行动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思政教育“小课堂”深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深入解答学生关注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思政“小课堂”的单向传输向社会“大课堂”的共情转变,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堂场域,把道理讲活。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教育“小课堂”的“所教”和社会“大课堂”的“所践”要精准匹配学生的“所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对比的结合上,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将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把理论的根本办法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管用办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真切回应青年的思想困惑、现实需求和课程期待。

创新育人课堂,构建多维协同育人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发挥课堂协同的育人优势。思政教育“小课堂”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讲清楚科学理论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协同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精准设计实践项目,以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构建理论与实践交互贯通、双向赋能的育人生态。构建教育资源的协同合力。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学校要用好社会“大课堂”的育人资源,协同政府、社区等部门,紧扣时代脉搏和现实国情,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学资料库,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断协同教育资源的空间和场域。汇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合力。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协同校内教学名师和思政工作者同上思政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注重家校合作,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家长、家庭、家风密切联系,加强品德教育。聘请校内外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各行业优秀典型人物,走进思政“小课堂”开展专题化教学,并在社会“大课堂”实地分享切身经历和实践感悟。

深化育人实践,构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制定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合社会“大课堂”的战略规划,体现双向互动,系统设计思政教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相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开展以讲好新时代故事为内核的社会实践。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不仅要让老师讲,也要让学生自己讲。到博物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社会“大课堂”中,开展实地体验、深入调研,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理论的真谛。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理解和认同。拓展社会实践数字化育人空间。思政课要顺应时代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场域,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运用数字技术,将思政教育“小课堂”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大课堂”的典型案例集成融合,生成多元实践情境,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运用虚拟体验、智能交互等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打破实践的单向灌输,实现双向互动。

提升育人能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矢志坚定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在心中扎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根,才能让理论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要多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和言行。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明道信道传道。要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加强学术研究,在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扎根基层锻炼,形成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领会和理解,提升教学实效,把握育人规律,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思政课教师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自身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融入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184〉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