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型文化业态的快速发展与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的形成,应以人工智能构建的技术矩阵为先导,完成文化产业构成的优化与创新,全面推动创意设计、生产制作、文化传播、文化消费四个环节的实践变革,驱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化、个性化,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塑造创意设计的智能化生成。作为文化产业链的起点,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尤为关键,文化产品和服务须以高创意、高设计匹配用户需求,而人工智能对用户数据的大规模获取与自动识别分类作为协同设计者精确分析与把握文化需求的重要工具与方法,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创作水平。设计者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图片并进行智能化的渲染处理,同时能根据内容特点自动完成智能包装设计,使更加新颖炫目的艺术效果具备跃升为现实的可能性,塑造了智能化的创作与想象空间。人工智能对各门类设计环节的嵌入,完成了文化需求与智能设计的结合,将驱动新的设计生产力完成对创意设计的革命性变革。
人工智能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凭借数据容纳迅速实现大数据的自动搜集、分析与处理,进而洞察海量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服务的关注或消费的相关数据信息,精准判断用户精神文化需求,以此形成精准用户群像,继而合理规划生产安排,有效避免生产资源浪费。基于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相互交融的结构化数据,辅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语音交互功能,人工智能能够独立完成非复杂性视听内容创作、初中级创意等机械简单思维劳动,这一自动化效应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并助力劳动力禀赋提升,允许文化产业从业者向高端文化创造迈进,极大提升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基于特定模型算法与标准,人工智能还能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全过程实施监控、故障预测与自主诊断,动态调整生产参数并修复漏洞,对已完成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从生产端口对文化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和快速自审,确保文化产品蕴含着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与内容撰述。
人工智能开拓文化传播的智能路径。文化传播是衔接内容生产与文化消费的中介环节,人工智能将互联网、物联网和传统媒体整合为网状结构的智慧媒体,以智能管理减少媒体之间信息错位、低频交互、过度分隔等问题,将传播成本降至最低、传播速度提至最快,显著提升了渠道传播的精准度与效率。依托算法,人工智能展开了对用户浏览记录与历史偏好等多维数据的智能分析,高度契合了用户行为与取向标签,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优化数字内容分发,进而提供定制化的营销服务及定向产品推广。相较于传统文化传播的单向内容呈现与互动缺失,智能文化传播以趣味化、人性化的优长解锁了和谐人机交互的新形式,智能化的在线社交、互动、娱乐将传播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易于接受,有效传递了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与价值导向。
人工智能搭建文化消费的智能互动情境。作为文化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文化消费的质量决定着文化产品与服务所蕴含价值的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消费的赋能效应,首先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消费体验转型升级的促进,高效生产能力和低生产成本允许人工智能突破规模经济的限制,消费者借助智能终端,能够接触到庞大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文化产品信息,每个用户均能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筛选,并以极低的成本获取最符合个人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其次,以体验、知觉、情感为内核,人工智能营造了多元、互动的智慧消费,以虚拟文化空间消除了传统文化消费体验带来的时空限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和体验形式,助力消费者、文化产品、场景的智慧互动,形成科技与信息相交织、娱乐与文化相交融、虚拟与现实相交互的消费景观。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双向奔赴,更是双向赋能,文化产业为技术创新提供场景孵化、需求驱动与伦理校准,通过多维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在数字化时代的演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有效满足文化产业用户对定制化、智能化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创新途径和解决方案。以用户需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的驱动力,文化产业通过其体现的独特智慧和价值观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科技、产业等领域不断创新,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提供不竭动力。创新文化产业是人工智能市场化运用的突破口,在为人工智能提供多样化试验场的同时,文化消费市场产生海量用户交互数据,这就为模型训练与算法优化提供了高质量标本,引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轮开发与业态革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要深入挖掘和提炼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还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来充分展现文化创意的独特魅力,这一进程中,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精准技术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和融合障碍,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智能化的辅助,文化产业才能够在保持文化本真性的同时,实现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则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面临严格的意识形态与伦理审视,技术开发从业者必须以价值理性来引领人工智能研发并合理设计其应用策略,确保技术革新切实服务于文化产业核心价值的实现。
(作者分别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思想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4ZXZA0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