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既保持思想性,又增强吸引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思政课实践教学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场以“改革创新:能否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引擎”的探索,正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园中悄然进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历史使命。
唱响改革创新优美旋律,勇敢放飞青春梦想。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讴歌时代主旋律,唱响改革创新赞歌是青年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主题。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系统梳理反映改革创新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让学生边听歌边寻找歌曲背后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高度赞誉,《走进新时代》体现了中国在不断改革创新进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们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作。以改革创新为主题,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作、翻唱原创歌曲;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歌曲创作中。一批优秀歌曲脱颖而出,如《熠熠的光》《蜕变》等。学生们创作或翻唱的歌曲风格多样,有的充满活力与激情,有的抒情悠扬,他们用青春的声音诠释着改革创新的力量,用音乐的语言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讴歌改革创新,唱响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激发青年大学生对改革创新的热情与活力,以及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讲好改革创新历史故事,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改革创新的历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实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梳理中国历史上反映改革创新的历史故事,包括从古代的商鞅变法到近代的戊戌变法,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其次,选择优秀的案例故事进行分享。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再次,思考分析历史背后蕴含的时代价值。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们将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讲授改革创新故事,让学生明白改革创新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努力奋斗,增强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舞出改革创新精神品质,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改革创新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在《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践教学环节,尝试在舞蹈中展示改革创新精神品质。第一,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播放《进城》《丝路花雨》《永不消逝的电波》《雨花石的等待》等舞蹈片段,引导学生深入寻找并挖掘舞蹈所演绎的背后故事、历史事实、人物原型等。第二,通过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为什么舞蹈只是用肢体语言便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是什么支撑着舞蹈作品的创作源泉?第三,通过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挖掘出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品质。舞蹈专业学生可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尝试创编舞蹈剧目;非舞蹈专业学生,可尝试创作舞台剧目,比如情景剧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在舞蹈及情景剧创作中的重要性。在排练过程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舞蹈水平,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在创作中学习了什么是改革创新精神,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聚焦改革创新历史成就,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创新的推动。在《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实践教学环节,聚焦改革创新的历史成就,制定《艺理微拍——用镜头捕捉美丽瞬间》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让学生记录身边人、事、景,走进城市、企业、农村等地,收集并整理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到乡村的绿水青山,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现代的科技创新等素材资料。学生们用镜头捕捉了一个个鲜活的瞬间,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或创作再现每一个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瞬间,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比如,曾经矮小破旧的房屋逐渐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取代、工人与智能机器人协同工作、以往牛耕人种的画面已变成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迅猛、高铁技术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等。通过镜头聚焦改革创新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改革创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引擎。我们要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让内容有深度、形式有新意、情感有共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艺基地。本文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2024NYJDYB02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