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融媒体,促进高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
2025-08-26 10:3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 卓

发端于20世纪之初的红色文化,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高校应积极探索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路径,持续提升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的质量和水准,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是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理想和远大信念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为大学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因此要用好用活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筑牢信仰根基,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二是有助于厚植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髓,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了解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过程中,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涵养爱国报国之心。

三是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树立。红色文化中传承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增强民族荣誉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四是有助于激励报国之行。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的实践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融媒体发展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带来生机

当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红色文化传播呈现“小众化”。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得大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览的内容更偏向快餐式、娱乐化的内容,且在算法逻辑的影响下,平时关注多的内容受到更多推送,关注越少的内容则越容易消失,这就使得严肃性较强的红色文化内容易淡出大众视野。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未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依旧是高校目前所依赖的重要传播载体,红色文化作品内容较为陈旧,创新性不足,传播面较窄。此外,部分教师缺乏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对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运用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在如今传播方式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利用多样化的新兴技术使红色文化焕发生机,创新传播方式,从以报纸、影视剧为载体拓展至VR/AR、短视频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红色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匹配受众偏好,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将优质的红色文化作品智能化推送到受众眼前,对红色文化发挥育人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在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更新颖生动的传播,焕发新生活力。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在融媒体视域下,要发挥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就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遵循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构建“课程—媒体—实践”三位一体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具有红色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筑牢课堂育人主阵地。要培养一批包含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有红色文化知识储备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和实践中更多涉及红色文化内容。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培养高校教师熟练掌握融媒体技术,让课堂更有感染力,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搭建“红色文化+”融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筑牢网络教育阵地。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与网络相伴成长的一代,思想活跃,但也容易被外界的不良信息所左右。一方面,要提升传播实效和精准度,由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转变。另一方面,要建立融媒体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传播快捷、便捷的特点,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发融媒体作品,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借助融媒体技术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让红色基因流淌在大学生的血液里。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体系。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体验,通过义务讲解、公益活动等方式深入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以融媒体思政教育平台为依托,以新颖的短视频、竖屏短剧等形式,对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创作,讲好地方红色文化故事。

融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红色文化内涵外延。在新时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加强对革命旧址、纪念馆、人物故居等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宣传,更要注重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形态。加强校地合作,将地方特色红色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校园建筑、道路、景观,营造环境育人氛围,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设置、新颖的互动手法、角色扮演的互动形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系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2DJSZ10〉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