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只有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中解决矛盾问题,铲除顽瘴痼疾,战胜风险挑战,才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中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改革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改革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使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有方向、有原则,确保党中央的改革部署落地见效。同时,优良的作风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负面因素,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风气和改革氛围。
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中牢记初心使命,明晰改革担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使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深受压迫到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得以实现,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改革本身也需要动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初心和使命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永葆自我革命的品格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担当改革重任。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近,越是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更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阻碍民族复兴伟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将改革进行到底。另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是由人民群众所书写,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继续集中人民智慧、汇聚人民力量,还要倾听人民声音,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使人民之所呼成为改革之所向。
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中坚持系统观念,讲求改革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始终注重运用科学方法,比如,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面对很多新鲜事物,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尝试,通过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是必要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过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从战略上、系统上整体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改革,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贯彻法治思维,以改革推进法治,以法治保障改革。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在改革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既要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宽广的视野部署改革,又要不折不扣抓落实,使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中加强干部建设,提高改革能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的部署转化为实践,是由千千万万的干部来推进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积累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缺少一大批人才来推动“四个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是当时存在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针,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得到培养和选拔,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更加考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塑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在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磨砺干部,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作者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24DJD0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