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同行”特质
2024-02-06 09:3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肖雅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要“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同行”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独有特质。一方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最高价值旨归上指向一致,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它可以助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志愿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助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同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也只有坚持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才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脉相承于雷锋精神,并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指向一致。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不畏牺牲,充分展现了毫无私利、一心为公的高尚的社会大我情怀。志愿精神以“奉献”精神为核心,与中国共产党人奉献人民的社会大我之价值追求存在内在一致性。与此同时,党员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队伍中的先行者。在各项志愿活动中,广大党员亮明身份、勇当先锋,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服务不仅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树立了党员形象,也进一步加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党员践行服务人民之初心使命的必然指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而志愿服务以实现自我、服务他人的实践形式完成个体社会价值的回归与升华,其核心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同一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是志愿服务“同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同行”内在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志愿服务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在彰显,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的本质价值的生动实践。志愿者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是以实际行动体现价值,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格。因此,志愿服务不仅充分彰显人的本质价值,同时也是促进人格构建的重要途径。我国志愿服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同时,它也是大众践行大我价值追求的重要实践,是彰显新时代中国精神、促进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坚持厚植人文主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也是发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必须厚植的文化沃土。我们既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传承与弘扬仁爱精神与友善之道,也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志愿服务,为其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提供厚植于民族文化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性善”是儒家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先天可能性的思考,这一认识使我国志愿服务有了文化根脉,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深层次的内在依据。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华传统伦理推崇“性善”,强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并尤为重视人后天的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才形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等诸多古训,以及行善济困、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志愿服务得以持久发展的文化沃土,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动力。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必须坚持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吴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