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2022-12-06 09:2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 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真理力量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旗帜。回顾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必须坚持阐扬真理的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境界。

坚持真理的精神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在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作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进而在坚持指导思想这一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坚持真理的精神必须把牢正确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完美结合。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始终牢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人民创造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推动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真理的精神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科学真理的认识要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样的认识和验证就是思维反映现实的过程,是探究事物及其运动的本质和必然性的过程,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过程。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探究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正在发展着的历史进程和变化着的社会现实,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坚持真理的精神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突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要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金钥匙”,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