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新时代青年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2022-12-20 11:0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卞雨花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斗争”一词多次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其中之一。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五条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既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必将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实现。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和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先锋力量,更要毫不动摇坚持发扬顽强斗争精神,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斗争志气。斗争的志气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一种志向和追求。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斗争志气,就是要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所以当代青年必须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而始终葆有斗争的志气。广大青年首先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抵御住多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保持对党的政治忠诚,增强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志气。其次要将理想信念与个人追求统一起来,将个人理想信念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敢于担责、受苦、迎难、负重,把青春奉献到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滚滚洪流中去,以坚定信仰和坚强意志在大风大浪中栉风沐雨、筚路蓝缕、战胜艰难、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年斗争骨气。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是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中创造并积淀而成的独有特质。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中本身蕴含着我们党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从根源上讲,骨气是人格尊严和气节操守的表征,青年的斗争骨气来源于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需要从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为此,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铭记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继承他们身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骨气,树立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矛盾面前直面问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魄力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提高斗争本领,培养青年斗争底气。斗争的底气既是自信的来源,也是实力的表现。新时代青年只有拥有充足的斗争底气,才能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一切荆棘坎坷,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奋起、创造佳绩,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此,首先要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刻苦钻研理论。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期,要增强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像海绵吸水一样地汲取知识,静下心来多读经典,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斗争实践,增强理论底气。其次要增强创新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斗争锐气和求真务实的斗争态度,树立勇于争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探索真知,为进行创新创造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努力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增强能力底气。

投身斗争实践,磨炼青年斗争意志。行动源于心意,力量源于心志。斗争意志是斗争精神在实践层面的体现,是斗争精神内在生成机理的核心动力,也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直接体现。有了坚定不移的斗争意志,才能增强抵抗诱惑的定力、敢打硬仗的魄力和长期斗争的毅力。新时代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克服难题、实现目标需要广大青年在斗争实践中磨砺和锤炼顽强意志,以高昂饱满的斗争意志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新时代青年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敢于投身于伟大的斗争实践之中,走向实际、走进群众,深入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去练胆魄、磨意志、壮筋骨、长才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奋斗不息、埋头苦干、经受锻炼,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争意志,掌握真才实学,从而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韧和刚毅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