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营商环境是城市生产系统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优异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企业和人才集聚,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一些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从江宁区近两年提高营商环境改革效能的实施来看,牵引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重视政策集成作用,用系统化思维和集成管理方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以系统集成思维找准改革突破口
驱动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科技、人才、投资、政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但是传统体制机制惯性大,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势不能穿鲁缟”。因此,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顺势推进全面改革。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营商环境恰好可以作为破解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改革的切入点、突破口。一方面,营商环境最直接反映市场主体获得感、感受度,也是了解一个地方市场机制作用的窗口。另一方面,营商环境是由政务、市场、法治、人才等环境要素组成的经济社会运行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改革范畴内涵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投资兴业“小环境”,而是经济社会运行复杂系统的“大环境”,改革牵引带动作用强。营商环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作为改革突破口的天然优势,必须重视营商环境综合系统的集成改革。
营商环境改革已进入集成化体制机制改革阶段
江宁区作为我市集成改革试点区,以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示范区为目标,在全面承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基础上出台了江宁区优化营商环境108条,聚焦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等领域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系统实施了针对性较强的改革措施,对一些跨领域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流程再造。经调研,企业和群众对江宁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各项改革的获得感、感受度明显增强。不过,随着“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取,进一步改革的边际成本递增。持续释放营商环境改革效应,必须强化集成化体制机制改革,在管理体制、政务服务、审批模式、综合执法、平台载体等方面同步推出系统集成措施,加强顶层设计、重点突破、集成联动,破除改革碎片化、应急化、表面化问题。
用系统集成理念和方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江宁总体上离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必须聚焦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获得感,坚持“标本兼治”,既要抓关键环节重点突破,也要抓协同治理和系统集成,促进营商环境长效提升。
一是聚焦关键领域集成改革。政务、科技、人才、社会事业是营商环境改革的关节点,要持续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变革,理顺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配置和治理方式,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如立足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优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审批效率提升等方面,从深层次改变不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
二是强化系统集成管理。营商环境的影响要素之间存在交叉关系,需要从体制上协同推进。如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相关领域的改革与人才政策挂钩联动,为高端人才高标准、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供充足的保障,确保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能够获取持续不断的人才资源支撑。
三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国际化是营商环境的综合表现和终极导向。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刀尖朝外的理念先行和刀刃向内的攻坚改革。需要按照国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切实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江宁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课题组成员:张永军初骁;执笔人:初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