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言。
“一个目标”: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
提出“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宣告中国即将开启新的发展征程。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指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议》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短期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相统一,目标要求高远务实、指导方针旗帜鲜明、任务部署指向明确,为中国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建议》提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的“九个强国”战略部署,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勾画美好蓝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统筹“两个大局”。“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激荡的历史关口,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新的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面对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辩证认识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现已建立起全世界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并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突出“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一条主线贯通《建议》全文,体现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我国在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后,将进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匹配、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四个全面”。《建议》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对“十四五”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新的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战略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战略统领和目标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证,共同支撑和推动目标的实现,体现了新时代新阶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就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五大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五大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建议》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六个新”的主要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主要方面,反映了新时代新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要求。按照“六个新”的主要目标接续推进“五大建设”,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迈出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