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助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4-03-13 10:1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曹广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普惠金融列为实现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五个关键领域之一。这进一步明确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普惠金融致力于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中需要金融服务的人提供适当和有效的金融支持。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国家首次确立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在2016年9月4日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并参与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进一步倡导将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普惠金融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金融服务,旨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覆盖范围,以更多元化地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反哺实体经济并落实普惠功能。数字普惠金融以长尾客户为着力点,通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包容性、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困难群体(中小企业、城市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致力于走完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葛和平、毛毅翀所著的《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一书,从指标体系和省域差异等方面,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瓶颈进行刻画与分析,并聚焦网络借贷风险、贫富差距以及乡村振兴等现实问题,梳理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突破的切入点。

首先,该著作在充分借鉴世界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一级指标(包括深度、广度、使用度、规模度、涉入度及成熟度)、分项指标、运用步骤及积极作用等四个维度,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域,且重点放在城市、乡镇、农村三个层面,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便于进行因地制宜的动态化研究。

其次,该著作还着眼于我国东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呈梯级分布的现实情况,综合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绘制出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框架,进一步阐释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省域差异,深入认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该书还通过模型构建并实证检验,剖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效应,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作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此外,该著作还聚焦现实中的网络借贷风险问题,通过构建一个金融监管部门、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网络借贷市场三方博弈演化模型,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提出网贷平台合规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该著作还从多个方面提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致力于为我国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最后,该著作在实现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影响效应、作用机理及问题障碍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并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可以说,《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一书既注重理论阐述,又结合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著作构建了具有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为解决现实中各种具体的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课题,但仍需进一步突破一些现实困境,比如针对目前农村居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对于广大农村金融供需失衡问题等,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究。

(作者为无锡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