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弘扬长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2024-04-17 10:1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敏光 金雨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筋骨、中华文明的图腾,从世界屋脊的一泓清泉开始,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穿巴山蜀水,越云贵高原,过荆楚大地,入江南水乡,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长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长江文化有助于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性转化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长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既激发历代仁人志士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保护长江、建设长江的高尚情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忠报国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这些浸透在长江文化中的崇高思想精神,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凝结在中华民族史和长江文明史中。

近代以来,长江文化始终展现出旺盛的创新活力,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意进取、矢志开拓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前仆后继。顾炎武、黄宗羲、龚自珍、魏源等杰出人物,以“经世致用”“师夷制夷”为理念,积极倡导实用、实践,提出了许多求改革的主张,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潮”。

在近代中国转型变革、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长江流域充当着前行者的角色,勇立时代潮头。在长江流域,发生过助推辛亥革命爆发的保路运动、打响推翻清朝统治第一枪的武昌首义;民营企业家张謇率先提出“实业救国”理念,“船王”卢作孚为挽救中国现代工业昼夜运输……长江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和理想情操,并传承至今。弘扬长江文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长江文化中“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弘扬长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使长江文化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继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长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容。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开始,革命文化就在长江流域孕育发展。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出生在长江流域。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锤炼与影响下,长江文化脱胎换骨,具备了浓厚的红色基因。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长江流域下游的上海、嘉兴;“二七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革命运动在长江流域迎来了高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洪湖革命根据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的根据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革命道路的路线问题在长江流域得到纠正。“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文化在时光流动中迭代递嬗,浸润着中华儿女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长江文化中蕴含的革命文化,要弘扬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是对长江流域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也是对长江文化的崇高致敬和坚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长江文化承载着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航运发展和经济带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就,彰显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工程规模,更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担当和贡献,彰显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水利精神。长江干线航道年货运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沿江发达的港口和横亘于江面的百余座大桥,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内河航运和桥梁建设提供了典范。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凝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江11省市,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主持召开4次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也是一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开放带和文化繁荣的文明复兴带。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2023年11月9日,以“弘扬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的2023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专家学者从内涵与价值、脉络与关联、方法与路径等方面深入共商、共话长江文化发展,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长江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思考。2023年11月17日,“2023数智长江文化论坛”在南京举行。以数字化赋能长江经济带建设,激活长江文化产业资源的创新应用,将为长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深度挖掘长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力量,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内涵,弘扬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在长江文化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作者王敏光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研究员;金雨为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1SJZDA014)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