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探索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路径
2024-02-07 09:11: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陈秋苹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推进产教融合从办学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识变、应变、求变,成为各级各类主体的核心使命。

产教融合从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职业教育“基于实践本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此时,产教融合既是目标,也是现实路径。本世纪初,“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并能反思和优化的能力,“产”成为“教”的价值指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立场。近十年来,职业教育推进“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教学改革,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产教互动、达至融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持之以恒的办学模式,也是教育部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目标,同时它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符号”——无论政策文本,还是学界研究,抑或社会认知,产教融合似乎专属职业教育。

实际上,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陆续出台,国家层面突破单一要素的政策导向,产教融合不仅仅是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专有名词,而是国家创新立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其中,江苏省常州市成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南京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产教融合是推进工业化进程重要动力

现在,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工具,融合式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战略和条件支撑。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欧洲职业教育的“旗舰行动”,日本的“学习劵”计划,都注重产业从业者和教育的紧密关联。比如,2018年7月美国国会批准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卡尔·帕金斯职业和技术教育法》、重新授权法案——《强化21世纪职业与教育技术法》,使职业和技术教育(生涯教育)有了更强的社会基础。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随之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真实反映了美国对前沿技术领域全球主导地位的追求和对本土高端制造产业的保护。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合作路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一体而有分歧的世界,产业体系的转型、换挡、升级成为“新常态”。中国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自主创新,需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重塑教育和产业之间的关系,需要教育到工作到终身学习流程的再造。

多主体协同探索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路径

产教融合从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办学模式改革到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需要理念和行动的改变和选择。

从学校主体来看,从产教团队合作、实验室共享、互聘顾问到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学校未因产教融合而削弱其学术性追求,也不会因就业导向而导致学生只着眼于短期劳动力需求。产业是对接市场、反应最灵敏的主体,从研究型人才到合格劳动者,各级各类教育都可有所作为。

从政府主体来说,通过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财税政策、综合性政策等公共政策产品的持续推动,可以有效提升产教融合层次。目前,一系列的政策正有序推动。如《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文件中,都能看到“产教融合”从话语表达、价值理念到真金白银的制度性推动。

202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63个企业入围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这些综合实力强、业务领域范围广,既有世界前沿的大国重器企业,也有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给予这些企业享受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用地等各项优惠政策。大量工作过程中的进修、学习,以及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都是产教融合的现实途径。这些示范企业,要率先从企业主体来改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停留在协议层面、劳务用工等表层现象,而是要能深入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在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

推进产教融合50个试点城市建设,旨在让试点城市在更大范围内,对区域产业结构、教育从“融入”走向“融合”,推动区域内各种产业和教育资源要素互相支撑、相互转化,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城市发展生态体系。城市有较强的经济产业基础支撑和相对集聚的教育人才资源,城市应在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项目和资金支持上有更多作为,助推产教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深度融合、有机衔接。

在新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职业素养、创新素养都离不开学用中的积累、产教中的融合。国家创新战略明确表述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要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体系。

[作者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策绩效评估研究”(BGA190047)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吴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