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政府经常会出台政策试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些政策一是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二是整治乱收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这两条政策有非常良好的用意,但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却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是金融机构很难做市场化风险定价。现在政策强制要求银行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就会将银行推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需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增长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一方面因为贷款利率太低,很可能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这样就会降低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时还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也就是怎样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小企业。具体看,银行面对两个难题:一是获客难,二是风控难。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数量大、规模小、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银行要找到所有这些客户的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这就是所谓的获客难。风控难就是银行往往不知道如何对中小企业做风险评估。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是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增强竞争。第二,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与风险定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改善监管框架,平衡创新与稳定、效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迫切的是两项工作,一是真正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让银行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金融风险定价。二是鼓励银行利用线下软信息、线上大数据方法,创新风险评估模型,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以及新型网络银行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下一步可以推广到整个银行部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