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南京答卷
2020-02-26 15:1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丰志勇 季文 朱庐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五年来,南京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城市的创新力、经济综合实力、生态承载力、辐射带动力迈上新台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已深深镌刻在城市的首页上,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和共同追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发展,连续三年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协同性和递进性。

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以来,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载体为依托,高质量推进创新名城建设,5位诺奖图灵奖得主来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南京。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南京城市创新影响力不断彰显,全球区域创新集群排名第25位,全面排名第5位,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12位,全国排名第3位。

从启动实施“121”战略,到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等十大工程,从打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这个突破口,再到不失时机打造城市“硅巷”,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稳打稳扎,不断向纵深迈进。2019年首届南京创新周活动,是南京近年来规格最高、涉及面最广、成效最明显的综合性创新大会。生根出访成果显著,建成20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剑桥、斯坦福、魏兹曼等国外院所在南京建立科创中心。

五年来,南京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090件,是2014年的2.1倍,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100家,是2014年的3.8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南京独角兽企业全国第五;2018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65亿元,是2014年的2.1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

五年来,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南京是“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国际直航线路覆盖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9月9日,首趟南京至莫斯科点对点中欧班列开出,2019年9月11日,南京龙潭港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积极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制造业是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从4+4+1主导产业体系形成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五大地标产业打造,无不体现南京制造业发展的高质量,比如新能源汽车发展,2018年溧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300亿元,总投资20亿元美元的LG新能源电池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动工建设,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制造了中国首列可以在空中运行的新能源空轨列车。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南京软件谷获得了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在南京软件谷集聚引领发展下,南京市软件与信息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第四。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建邺区、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加快建设,江南的建邺区金融中心和江北新金融中心将共同构筑起南京大金融生态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南京围绕长江大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整治工作,完成18个国家和省明确的长江干流岸线“拆除取缔”项目、整治前后效果明显。

绿水青山是南京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产业结果。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无不体现了南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决心。生产要绿色,生活也要绿色,南京开展了黑臭河治理工程,率先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断面长制”、22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且达到Ⅲ类及以上、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7个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

同时,倡导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开展了城市外滩客厅建设、幕燕滨江风景区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南京呈现出天更蓝、水更清新景象。五年来,南京PM2.5浓度从70微克/平方米降至40微克/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50%提升到70%。在副省级城市中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市。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作为拥有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三重身份的南京,不断优化市域空间和功能布局。通过紫金山以东地区加速崛起、河西新城迈向国际化、南部片区成为制造业新增长极等区域发展新战略,已形成“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新格局,确立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新空间布局。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自贸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南京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交通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经过三次建设和改扩建,如今的南京禄口机场已是华东第四大国际机场,跻身超大型机场行列,位列全国三千万吨大型枢纽机场行列,已通航80多个国内城市,拥有135条国内和23条国际航线。南京已初步形成辐射全国全省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南京南站被誉为“亚洲第一”,也是国家高速铁路枢纽站。南京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共有10条,地铁线路总长378千米,线路总长位居中国第四,世界第5位。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以建设城市大脑为契机,开展了智慧交通、智慧路灯、智慧城市运营等实践,成效显著,2019年,国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显示,南京的大数据发展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作者丰志勇为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季文为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朱庐宁为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