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方向路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提供了科学指引。
实体稳则经济稳,实体强则经济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既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定器”“压舱石”,又是加快经济转型跃升的“助推器”“动力源”。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构筑起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和雄厚底气。另一方面,一些实体经济领域仍面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成长的烦恼”,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质量效益不高、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等矛盾亟待破解,“外堵”与“内卷”并存。面向“十五五”新征程,唯有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唯有把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才能有的放矢。智能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改数转”,催生更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让“老树发新枝”“新枝结硕果”。绿色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要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融合化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路径,要积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破产业边界,催生“1+1>2”的聚合效应,推动实体经济“活力倍增”。
构建以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的“钢筋铁骨”。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起来,实体经济的“脊梁”才能挺起来。要在“固本升级”上求突破,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巩固提升优势行业全球地位,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要在“创新育新”上优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让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要在“提质扩容”上见实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增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上下同欲者胜,奋楫笃行者赢。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要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主责主业,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要素保障,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破除市场壁垒,落实落细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让实体经济的“阳光雨露”更加充沛。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升专业能力,锻造懂产业、通政策、善服务的实干本领,争当服务实体经济的行家里手。只要我们凝聚“实业兴国,实干兴邦”的广泛共识,就一定能让实体经济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雄厚物质基础、提供坚实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