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库网 > 智观 > 正文
打造红色文化解码到价值践行的育人闭环
2025-10-31 09:3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亢咏青 倪瑞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红色文化作为党百年奋斗的精神结晶,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突破红色文化“历史文本”与“青年话语”的代际壁垒,实现从文化符号到精神信仰的转化,是高校思政育人必须回应的重要课题。

红色文化承载着主流价值观念,塑造了青年学生价值观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是革命的颜色、奋斗的颜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深刻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还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熔铸着爱国主义精神的磅礴力量。这些精神滋养着全体中国人民,成为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泉。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重要抓手之一在于对青年学生开展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教育等内容的政治教育。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等作为生动的素材,可以将抽象的理想信念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沉浸的历史现场,让青年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汲取力量;革命记忆、文艺作品等作为强大的情感纽带,可以通过激发细腻的情感共鸣构建起价值认同的精神场域,促进主流价值观念的内化于心。红色文化的历史厚重性与价值引领性,天然地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最坚实、最生动的理论基础和资源宝库,有力支撑了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更精准地契合了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红色文化蕴涵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源泉

红色文化诞生于战争年代,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始终扎根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发展完善,构建起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坐标,从而搭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间纵轴。无论红色思想文化、红色精神文化,还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下结出的文化硕果,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以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为内核,深刻体现出党的政治立场和情怀担当,成为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成为中国人民共同守护、情感相依的精神家园,激励着青年投身伟大事业。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播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还原历史真相、讲清历史逻辑、阐释历史规律,帮助青年在辨伪存真中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历史自信,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传承者。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精准契合青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思想成长内在需求,可以通过强化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为青年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从而在代际传承中构建起抵御错误思潮的思想屏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历史场景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科技凭借其独特优势搭建起连接红色历史与青年现实的桥梁,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创造全新契机,显著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时效性。数字技术赋能青春话语表达,革新了话语体系,使思政课的呈现方式更为鲜活。依托短视频平台、动漫、互动H5等技术载体,可以将宏大叙事转化为青年熟悉的网络语言与视觉符号,有效破除了传统课堂表达相对单调、语境存有隔阂的难题,使红色故事更易“破圈传播”,引发情感共鸣。同时,数字技术能打破书本与现实的界限,消解传统历史认知的时空壁垒,更有效地营造历史现场感,使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具身体验,从而突破时空桎梏,使青年仿佛置身于红色历史的场景中,沉浸式感悟红色文化精神,与之自然形成深度情感共振与价值认同,实现红色文化符号向具象精神体验的跃迁。此外,数字技术在青年价值观塑造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高度仿真的历史场景沉浸中,青年得以亲历革命先辈在关键时刻的抉择,真切体悟其理想信念的坚定以及牺牲精神的崇高,这种基于情境的深度认知,超越了简单的知识灌输,直接作用于青年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其在反思对比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搭建起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完整育人链条,其承载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历史文本和青年话语的转化中既能强化青年对红色基因的理性认知,又能通过情感共鸣激发价值认同,还可借力数字技术实现具身化实践引导,最终推动青年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复兴使命担当,完成从文化解码到价值践行的育人闭环。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202550101〉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