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库网 > 智观 > 正文
厚植数理化根基,赋能新农科人才培养
2025-08-29 09:5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 瑾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新农科建设是广大涉农高校响应国家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中坚力量的关键之举。数理化基础课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在培养顶天立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时代新人中,发挥着厚植知识根基、淬炼实践能力、滋养融合创新的作用。

厚植知识根基,构建学科融合知识体系

涉农高校需紧扣国家战略与新农科需求,围绕品德修养、跨界能力、科学思维等,构建农业特色的数理化公共课程体系。以夯实基础为核心,聚焦农业现代化核心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学分配置,强化核心知识点,增补智慧农业、环境治理等前沿理论,筑牢学生知识基础,让基础课程在融合中“厚起来”;以专业衔接为重点,推动基础课与新农科专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农业现代化需求对接,让基础课程在应用中“活起来”;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科创竞赛等载体,引导学生用数理方法自主探究田间问题,让学习过程“动起来”;以价值引领为根本,深挖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精神、科技兴农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厚植育人底色,让育人导向“树起来”。通过系统化、融合化的课程重构,真正实现数理基础与农业前沿的贯通培养,为学生应对未来农业复杂挑战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锚定能力培养,打造立体化实践育人路径

聚焦新农科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深度融合,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实践育人路径。构建阶梯式实践课程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协同化,构建基础学科、新农科、综合实验实践进阶路径,让基础知识在农业场景验证中内化于心。深化产教融合,联合农业企业、乡镇政府共建实践基地,将农业生产问题转化为实践项目,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训练,让交叉实践在强农本领锤炼中外化于行。促进科教融汇,携手科研团队,鼓励学生运用数理化知识解决农业科学问题,让创新思维破土而生。搭建创新平台,以公选课、社团、暑期实践、学科竞赛为载体,引导学生聚焦生物育种、绿色农药等创新实践探索,让创新能力落地发芽。

聚焦教师发展,厚培协同育人生态

数理化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育人质量的提升,需以多维路径构建涉农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以价值引领厚植育人根基,将科技兴农、乡村建设融入教学,挖掘思政元素,开发特色案例;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堂等形式,引导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与知农爱农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以学科交叉促进教学相长,鼓励数理化教师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数理化基础理论与农业科学的深度耦合,为智慧农业、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提供核心支撑,实现教研互促。以团队建设凝聚育人合力。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活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聚焦教师发展,形成教师发展、团队建设、质量提升的良性生态。以机制保障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维度激励与发展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创新,筑牢基础学科师资支撑,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注入动能。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本文系南京农业大学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专项〉〈KCJC202325〉,江苏本科高校“理工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重点课题〈2024LGJK013〉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