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对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价值。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创新红色教育,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加强理论教学,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课堂
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应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本教材、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出一批高质量的红色精品课程,强化理论课程教学,并联合校内各职能部门,凝聚教育合力,协同提升育人成效。
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体系。联合地方政府、博物馆、革命纪念场馆等,共同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库,系统整合、挖掘具有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育人提供充足素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设备、场地、人员及资金支持,引导广大师生认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夯实高校育人工作的保障体系。
组建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校内党组织可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建活动中扎实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思政课教师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在形式多样的教学创新中不断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专业教师可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主动发掘课程中的红色思政元素,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信仰教育;辅导员可通过红色主题班会、红色经典案例分享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提高红色文化素养。
增强文化认同,
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培育时代新人、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校刊、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红色文化专栏,在校内设立红色记忆展览馆、陈列馆,定期开展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纪念活动等,引导师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将创意设计与红色文化组合,开发具有鲜明红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完善宣传推广工作。在校园公共区域开设红色文化宣传栏,集中展现红色历史资料、革命事迹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参与宣传内容更新工作;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播放红色歌曲、设置红色展板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结合区域红色资源,以本地红色历史事件和英烈故事为切入点,开设相关主题讲座或组织红色教育参观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开展特色活动,
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奠定基础。
策划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以红色文学分享会、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方式,带领师生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革命历程。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历史文物及革命资料所独有的红色文化魅力;组织师生看望抗战老兵、赴革命老区开展支教实训等活动,在实景课堂中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还原红色历史场景,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不定期组织红色舞台剧排演、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资料搜集的体验式过程中,自觉接受精神洗礼、激发奋斗激情。开展“三下乡”红色志愿实践行、红色文化夏令营等,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2025SJSZ059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