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库网 > 智观 > 正文
深化研究生体美劳教育实践
2025-08-22 09:4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方 媛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军人才的重任。当前,众多高校正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在理论教学与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筑牢了坚实根基。

然而,在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却有所忽视,急需加强研究生体美劳教育,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格局。体育层面,考虑到研究生面临高强度的科研任务,高校需组织多样化体育活动与健身课程,鼓励研究生积极锻炼,激发运动活力。美育方面,高校通过开设美育课程、举办艺术展览等活动,引领研究生感受艺术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劳育方面,高校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因此,切实加强研究生体美劳教育,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既是新时代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性工程。

强健身心体魄,激发运动活力

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筋骨,更能振奋精神。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研究生体育教育应当从辅助角色提升为关键环节。

完善设施与课程并举。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现代化、便利、实用的运动场地;同时精心设计符合研究生需求的体育课程,除传统球类等运动外,增设匹克球、飞盘等新兴运动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也可定期举办校园马拉松、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让运动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组建研究生体育社团。一方面通过“运动打卡积分”“体质健康档案”等长效激励机制,引导研究生将锻炼融入日常,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将考核激励与全面发展并行,将体育成绩纳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

设立体育专项奖学金。此措施用于表彰在体育活动与竞赛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借鉴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探索体质健康与学术发展的联动机制,让强健体魄成为学术探索的坚强后盾。“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每个研究生的实际行动。要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举措,涵养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体育育人功效,推动研究生体育工作迈向新高度,让研究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激发无限运动活力,为学术生涯和人生道路筑牢基石。

涵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美育不仅是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涵养与人格的塑造。在新时代,高校急需加强研究生美育工作。

构建“基础+特色”的美育课程群。除了面向研究生开设“艺术通史”“经典美学”等基础课程外,还可增设“数字艺术”“科技美学”等特色课程,并建立跨学科选课机制,促进学生文理思维有机融合。

搭建学术与美育融合的实践平台。通过举办“艺术+”主题讲座,精心组织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美育理念融入校园环境设计中。

营造浸润式的校园美育氛围。在校园环境中融入艺术元素,设置艺术长廊等,打造具有艺术感的校园艺术景观。高校将美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跨学科创新模式,可让科学与人文相互滋养,产生更具创造力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培养出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是研究生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磨砺意志的重要实践载体,其核心在于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奋斗精神。

构建研究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劳动教育课纳入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讲授劳动理论知识、技能和精神内涵。需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依托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平台,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生产实习、校园劳动、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其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搭建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高校应与知名行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共建研究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科研攻关实践、创新创业孵化等活动。同时,组织研究生参加支教、扶贫、环保、科普等志愿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实践表现纳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作为毕业审核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应对劳动实践表现突出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

加强研究生体美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高校应将体美劳教育纳入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及教学资源保障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各高校应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通过强健研究生身心体魄、涵养审美情趣、弘扬劳动精神等具体举措,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谱写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本文系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加强研究生‘体美劳’教育的方案设计与实践路径”研究性成果,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智能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超越’与‘落地’路径研究”〈2021SJZDA169〉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