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库网 > 智观 > 正文
推动高校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融合
2025-08-22 09:4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纪 蓉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逐渐从单一的经济帮扶向“物质保障+精神培育”的复合模式转型。然而,部分高校资助体系仍面临贫困生认定精准度不足、学生中存在依赖心理和诚信缺失等诸多挑战。同时,思政教育若缺乏实践载体,也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因此,二者的融合尤为必要,思政教育可为学生资助注入价值引领,资助实践则为思政教育提供鲜活土壤。

创新资助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资助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实现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高校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各类专项志愿服务资助项目,将学生资助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要求受资助学生主动参与资助项目涉及的社区服务、志愿助困、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由思政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奉献的价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此外,思政教师还可定期组织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有机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全面记录,并将其作为学生资助项目评定的关键参考指标,以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资助项目评定指标体系,在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类型等具体细则时,将学生的价值养成和外化表现作为重要参考,让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奖学金评定中,既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兼顾学生的价值塑造和社会实践经历;在助学金发放时,开展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借助资助平台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资助平台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依托该平台,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可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引发学生共鸣,从而提升教育实效性。

在资助政策宣传方面,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开展思政教育。具体而言,在学生资助项目及政策宣传期,高校可安排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思政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宣传手册,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宣讲会上为学生深入解读和分析宣传手册内容,帮助学生在清楚了解各类型资助项目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熏陶。

在资助活动举办过程中,高校可顺势穿插思政教育。面向受资助学生群体,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其主动参加,通过分享和听取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下对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心得体会,使其进一步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洗礼。如举办以“感恩资助,励志青春”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邀请曾受资助的优秀校友代表讲述接受资助后的奋斗故事,深刻表达对于国家、社会和高校的感激之情,进而激发受资助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培养其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深化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是促进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

从全员育人角度看,高校应组建一支由高校领导、思政教师、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构成的融合育人队伍,通过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其中,高校领导负责融合工作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思政教师需将学生资助相关政策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可在确立资助对象、资助活动举办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辅导员和班主任则可作为各方沟通的桥梁,实现学生具体状况的同步更新。

从全程育人角度看,自新生入学伊始,高校就需加强资助政策与思政教育的宣传引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直至毕业离校,各阶段均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育人目标,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和思政教育,推动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在全流程、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从全方位育人角度看,高校应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定期举办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多元化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融合育人氛围;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活动、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等,积极搭建交流互动的线上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是一场润物无声的育人革命,它致力于突破传统经济资助的单一模式,将经济帮扶与价值引领紧密交织,在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同时,为其精神世界注入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生资助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仍需持续深化,高校需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资助精准度、以案例教学增强思政感染力、以实践平台拓展育人场域,让每一份资助都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让每一次价值引领都回应学生成长需求。当资助工作者成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当受资助学生转化为价值传递的火种,融合育人合力将会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与电气工程学院;本文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24—202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航海类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困难学员资助体系实践研究”〈GXJJYB25030S〉研究性成果,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题项目“对江苏航海类高职院校艰苦专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资助的研究”〈2022SJSZ0321〉研究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