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加强青年理论武装是青年教育引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作为广大青年聚集地,抓好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就是要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探索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着眼政治引领,绘制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设计图”。各级党组织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管青年工作原则,深入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加强对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统筹部署,把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纳入年度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科学规范设置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以各级团组织的理论学习引领和带动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鼓励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小组先行先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特别是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实践锻炼等一系列要求,砥砺初心使命、锤炼政治觉悟,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探索建立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导师制度,各级党团干部、辅导员、思政教师要带头担任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小组导师,为青年学生讲党(团)课、荐文荐书,带头深学细悟、带头宣讲辅导、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搞好学习成果转化,积极参加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并给予指导点评。强化理论学习评议考核,通过组织学习竞赛、开展知识测试、查阅学习档案、评选学习成果等方式,检验青年学生理论学习成效。适时开展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示范小组、青年学生理论学习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典型的力量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突出重点内容,落实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任务书”。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中之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把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活动,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切实把握党的初心使命、光荣传统、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管团治团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和对广大团员的重要要求,认真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加强政策解读和警示教育,引导高校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全面从严管团治团的政治逻辑和工作逻辑,熟悉掌握团员青年义务和行为规则,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努力做到“五个模范、五个带头”。
坚持守正创新,创建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大平台”。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高校驻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参观见学,开展沉浸式国情教育、成就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落实思政课主渠道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融合共建,推动相关制度措施落地落实。开设推广高校“信仰公开课”,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广泛运用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青年理论学习新模式、新场景、新载体、新手段,推动理论学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实现随时随地学。结合高校实际,注重使用报纸、刊物、网站、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电子屏、视频号等多种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办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和团支书培训班、团学骨干培训班,推广理论学习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阵地作用,通过读书班、课题制、项目攻关等学习方式,提高理论学习系统性、实效性。坚持集体学与自觉学相结合,个人自学要立足本职干中学、业余时间刻苦学,集体学习要突出重点、丰富形式,以个人自学为集体研讨打好基础,以集体研讨深化个人自学成果。
(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