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有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对凝聚民族力量、传承历史记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具有强大的技术基因和广泛的传播效能,实现了信息在数字空间的流动与重构,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红色文化传播中难以逾越的地理阻隔、时间限制与物理载体束缚,有助于构建覆盖全域、即时通达的红色文化传播新网络。
资源数字化奠定永恒存续与无限共享的基石。数字出版技术将散落在各地纪念馆、档案馆、图书馆的珍贵革命文物、历史文献、影音资料等进行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影音修复与深度标引,构建国家级、区域级的“红色基因库”,整合众多的文物信息,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资源汇聚与共享。数字化技术有效解决了红色资源因年代久远、保存困难而面临的脆弱性问题。通过数字化处理,珍贵文物和文献得以永久保存,其副本可以无限复制、无损传播,突破了“孤本”限制。这一技术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文献能够被更多人“近距离”观摩研究,极大提升了红色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平台云端化打造永不落幕的红色精神殿堂。依托云计算技术,建设权威、开放的红色文化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开设红色文化频道、建设党史资料库等,集纳海量的电子书籍、纪录片、党史讲座、虚拟展馆等资源。保障数字化平台的全天候开放,方便公众随时查阅学习,更好实现红色资源的永久保存、广泛传播。无论何时何地,用户只需一部联网设备,即可随时“步入”延安的窑洞、西柏坡的指挥所、南湖的红船,感受历史的脉搏,汲取信仰的力量。这极大地弥合了地域间的“信息鸿沟”,使最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真正实现了全民普惠共享。
传播移动化与智能化实现精准触达与场景渗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红色文化传播嵌入公众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时间与多元化场景中。轻量化的H5页面、主题鲜明的微信公众号推文、适配手机端的短视频、有声书等数字出版形态,让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能够伴随用户的通勤、休息、家务等时间,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精准度与效率。基于用户画像的智能推荐引擎,可以将与其兴趣、地域、年龄层相匹配的红色内容精准推送,如向青少年推荐互动性强的红色动漫、游戏,向研究者推荐深度史料汇编,向特定地域用户推送本地革命史迹介绍等,显著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跨越国界实现红色文化的全球辐射。数字出版通过多语种翻译及符合国际受众认知习惯的叙事方式,借助国际主流数字出版平台、社交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平台,将中国红色故事、发展成就背后的精神密码进行有效解读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作者为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副编审〉;本文系2025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项目“数字出版助力四川红色文化创新传播”〈项目编号:HSWL25Y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