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三个维度”优化江苏红色文化资源
2024-04-26 10:0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金 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其内蕴的红色基因和育人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典型意义,它刻录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所历经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过程。江苏有着丰富、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各市、县(区)均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保护传承价值。就物质形态而言,江苏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拥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家,其中革命历史类基地82家,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14家,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21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20家。就精神形态而言,已形成了较成熟、有体系的提炼和分类,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

中华文明传承“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在赋能江苏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在数字赋能中顺势而为,辩证把握“守正”与“创新”关系。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将触发人们生活、学习、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守正”强调红色文化的本质是“根源”教育,目标指向就是培育和塑造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要坚持“守正”为王,传播的内容要始终以尊重历史文化、尊重民族情感为第一标准,同时以“创新”为推动,在数字技术、网络话语、媒介传播、横向联动等方面寻求新路径新成效。要深入把握和解析“江苏红色文化”的内涵,以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或价值维度构建“江苏红色文化”的框架,找到能凝练精神、叙述故事的鲜活素材。

一方面,运用好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分析,细分不同类别的受众,做好“用户画像”,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红色文化“产品”、做好课程设计、创作文艺作品等,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在科技艺术上塑造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动,通过数字传播方式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先进性,让中国的红色文化“走出去”。

激发“活”力,让红色话语更加富有时代生气和生活地气。红色文化的传承要赢得青年就要获得青年的认同。青年人既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对象,又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对于多元化信息的交流学习与甄别早已熟悉,也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特征的接受习惯和表达方式。因此,面向青年人的红色文化宣传与普及工作,必须充分关注青年的新视角、新思维,明白青年的新话语、新主张。

要认识到,青年人更为看重红色文化内容的生活性、红色文化话语交往的平等性。立足青年人的视角,可以让红色话语更加富有时代生气和生活地气。红色文化的时代活力还能激发青年人愿说、敢说、自信地说出“红色印象”,要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国际交流平台上自信地亮出“红色文化”这张中国名片。

了解青年人的流行话语和网络语言,还可以更好地掌握网络舆情,及时警惕打着“个性解放”旗号搞蛊惑性、低级趣味性的宣传。要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价值主导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深刻把握青年群体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引导青年在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中,自觉接受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内涵的网络文化,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信息精准融入青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中,旗帜鲜明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结合区域特点,立体推动江苏红色文化的“共建”与“联动”。江苏是我国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翼,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众多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人才和科教优势突出,在建设有带动性、辐射性的红色文化智库上大有可为:

一方面,江苏要抓住用好共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机遇,优化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在聚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培育数字文化中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江苏高校、研究机构云集,科研工作者众多,可以结合区域特点,打造有辐射影响力的智库;利用“品牌”场馆,扩大社会联动效应;发挥创新优势,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在共建智库、馆校合作、馆际共建等领域做好协同联动;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做强红色文创产业,深化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在立法引领上积极寻求对策。牵头在省内沿江城市的红色文化圈中多方整合智库资源并深化合作,以签订备忘录、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营造区域红色教育培训最优生态,共享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加快培育长三角地区红色教育和党性教育标杆城市。

(作者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数字化技术助推多维度打造江苏红色文化思政‘金课’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K073〉的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