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从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为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和统一。从目标导向来说,当前至今后一段时期,所有任务归结到一点就是到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接下来分两个15年全面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把农业农村问题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什么要优先发展?三年时间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农村生活环境差,老百姓收入水平低等问题,时间紧迫。从问题导向来说,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发展差距不平衡、不充分,一般指两个差距,即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差距,实际上区域差距的背后也是城乡差距。就江苏来看,经济总量比较大,但农村的差距也很大,县以下农村经济差的很多,且农村短板明显,如产业活力问题、乡村精英人才流失、生态环境脏乱差、文化传承问题等等。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抓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江苏工业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后期,城市化已经接近70%。未来城市乡村作为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将呈现“繁华都市+田园乡村”的格局。工业文明时代,乡村受到忽视,成为落后、封闭的代名词,而且返乡回乡的人减少,城市化的趋势明显,农村的投入、精力、发展明显后劲不足。生态文明时代,产业、内需、能源、环境、文化等方面问题的产生,都与城乡的发展失衡密切相关。提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也体现了另一个很好的传承。江苏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时要考虑本地情况,让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青年创业人才能够留下来,同时吸引一部分优质的要素、高端人才到农村去,要更全面、更综合地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状态,如对发展能力较弱的农村给予支持,扶贫点同时作为特色田园乡村来打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三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多维的目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措施。如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农村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难度大的问题,需要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特别要关注新模式、新业态。民宿经济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体现,江苏民宿经济起步较晚,但成长快,目前江苏的民宿经济面临消防、用地、用房等问题,需要省级层面加强关注、引导和政策的供给。另外,江苏控制农村建房多年,建议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范围内,规定符合土地规划的可以建房,同时村庄建设要强调乡土气息、本地特色,要留住原住地、原住房、原住民,激发农村内在的活力。公共服务方面,江苏提出以标准化推进均等化,即一个乡村、一个社区、一个行政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功能,在哪个层级上具有什么样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要落实到位。乡村治理方面,十九大提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的关键是人才。现在部分人退休后可能想回乡,但因为没房住回不去。而且农村养老、医疗等对接不上,创业平台也缺乏。促进在外的人才回乡返乡,可以选聘退休干部等潜能大的人回去当村第一书记。可以实施返乡回家创业的政策,如精准落实荒地搞农家乐政策、积极支持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项目等。
(作者系省委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