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2023-09-19 11:2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方世南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了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个新”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江苏高质量发展中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既是对“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更高要求,又是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具体要求。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理论逻辑上加深对“建设现代文明江苏”战略意义的认识,增强推动江苏从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走向文明大省和文明强省的理论自觉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和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对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的概括,而文明则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表层文化,也叫物质文化,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是在物质层面上含有的某些精神因素,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属于这一层次;二是中层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通过社会生活表现出来的,如宗教、制度、风俗、艺术等;三是深层文化,也叫哲学文化,主要从一个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和哲学层面体现出来。”而文明则是与愚昧、野蛮相对应的概念,文明是和人的本质力量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文化到文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两者的内涵不同、历史任务不同。从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走向“现代文明江苏”,就是要锚定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这一重大任务,推动江苏大踏步地走向文明大省和文明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走在前、做示范”。从这一定位和重大任务出发,江苏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高度统一,明确强大的现代文明理性来自文化自信中所蕴涵的对科学真理的信念、对精神文化理性的崇尚和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坚持文化使命和文明使命的高度统一,明确江苏推进现代文明大省和强省建设,既体现为新时代江苏担负的重大文化使命,从实质上说,更体现为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文明使命。坚持文化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高度统一,文化发展和文明发展是同步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化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文明进步的过程,而文明进步又必定会强有力地推动文化发展。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历史逻辑上加深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中“建设现代文明江苏”重大价值的认识,明晰江苏走向文明大省和文明强省的历史底蕴和能力底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整体性建设,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进步。以苏州为代表,始终坚持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之中发展,绘制出“一面是经济之风,一面是文化之风”双面绣的人文经济学画卷。江苏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伟大事业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这种强大精神力量就是强大的文明力量。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就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注重各个文明要素在整体性文明中的价值功能并促使其在相互作用中发挥出整体性功能,使“现代文明江苏”建设充分体现在经济兴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实践逻辑上加深对江苏担负起建设现代文明强省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实践路径的认识,解决好如何在实践中稳步推进“现代文明江苏”建设的重大问题。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体现在社会文明上,反映在人的文明素质上,表现在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建设“现代文明江苏”的各项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上,都要落实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上,都要落实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牢牢地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上,都要落实到以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斗争精神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上。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享誉国内外的众多文化类型和文化流派,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认真做好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形态的挖掘、传承工作,大力促进这些文化类型在当代实现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造福于“现代文明江苏”建设;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作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要加大建设力度,精心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协调好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在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辩证统一中大踏步走向现代文明。

(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