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020-03-23 16:50:00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创造了许多在全国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检验,也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江苏要坚决扛起“探路使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强富美高”新征程。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指示要求,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江苏市域社会治理存在的不足

1.基层党组织包揽过多的行政事务。市域治理普遍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整合社会资源,党建在市域社会治理中作用被弱化,“各自为战、多头管理”,政府服务“浮在表面上”,社区居民“看客心态”比较普遍,出现“搭便车”的集体行动困境。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急需提升。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认同感差,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应急平台建设有待加强,预案演练少,队伍缺乏经验,物资准备不足,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基层维护稳定的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动员机制不健全。

3.社会组织在市域治理中功能作用亟待提高。在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资源动员、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及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等方面,社会组织的实际功能作用与市域社会治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互联网+政务服务”碎片化。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差异大,数据共享鸿沟难以解决,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开放和共享标准以及对数据开放共享方面的制度保障,导致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进展缓慢,大数据很难释放潜力。

二、江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注重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领导,紧扣新时代江苏率先开启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使命新要求,同步谋划、统筹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担负起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要以更高标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党的革命性锻造,全面健全落实政治督查、巡视巡查、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等工作制度机制,更好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堡垒工程”,融合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正确协调党建引领、行政资源和自治组织三者间的关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党建引领、组织凝聚、协调保障的作用。

2.以机制体系建设为突破点,切实加强综合治理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理顺条块关系,压实块块责任,以系统论思维统筹制定、修订综治工作制度,使制度衔接协调有序,发挥制度合力作用,避免和减少部门化、碎片化倾向。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分批次、分层次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和综治工作站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复杂社会条件下的综治组织实战能力。二是优化平安指数。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将“数字城管”、食品安全等相关数据纳入市域“平安指数”,进一步丰富指标内容和评价维度。以强化研判、预警、督导等功能为重点,推进“平安指数”系统的升级改造以及“平安指数”工作机制的修订完善,使关注点不限于指数分值本身,而是真正以指数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各级主责意识,加大保障投入,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与“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有机融合、协同推进,使优化后的“平安指数”能够更全面反映综治工作内容,更实时回应群众平安期盼,更精准地引导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坚持科技助力,切实加强城市智能化建设

一是利用大数据提高街面管控能力及重大事件处置能力。要加大资金扶持,建立街面管控系统,将公安视频系统、小区内和物联网的视频系统共享至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以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牵动,辐射带动“雪亮工程”的纵深发展和实战应用。建立完善城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管理、应用等工作规范,将各单位视频监控的建、联、管、用纳入综治考核,倒逼实现规范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预判管网、井盖、道路等潜在的隐患,做到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应急事件发生的概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二是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应用。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要求,健全各类基础技术规范标准,着力打通信息数据通道。建立跨部门、跨网络、跨区域的数据云上融合系统,形成系列专题数据库,研发智能模型和应用工具,进一步提高全息感知网络采集和行动轨迹痕迹智能分析水平。对各单位内部分散建设的各类情报信息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通过科学研究论证,逐步归并融合,打通上下信息数据通道。在“放管服”改革上,要在压时限、优流程、抓创新、提效能上下功夫,提升政务数据信息的整合覆盖、分级管理、统筹利用和互认共享水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数据共享,为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

4.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建设。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源的加快流动、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长,政府不能也无法继续像计划经济年代一样包揽一切,应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通常以非盈利为主,以救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宗旨,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是最为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开展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和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完善社会组织与其他主体的合作机制,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赋予其更多更大的法律保障空间,加快实现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与规范化。二是注重培育公民精神,让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善治。作为市域社会治理主体的公民必然不能缺位。广泛发动行业协会、自治组织、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发动老党员、老干部、老大妈、老街坊等群众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更多群防群治品牌。三是探索建立公调、民调、律调“三调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信用惩戒、社会公益、媒体引导作用,营造共同参与平安建设的氛围。

5.提升公民的法治精神,切实加强法治制度建设

注重政府综治、公民自治和社会共治,共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逻辑进程。公民的法治需求与政府理性执法之间相呼应,社会善治才能实现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治理耦合,才能实现由“治”到“安”,由此得出从“治民”到“为民”,是依法治国在市域社会治理的实现方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治理都必须依法依规,遵照法律规定,按章办事。为此,用好市域立法权,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立法进程,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着力解决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以法治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转变传统的严厉惩罚、以罚代法的处理方式,重视运用法治教育、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来实施社会治理,提高法治执行力度。

6.注重上下联动,推进市域治理网格化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江苏品牌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最近疫情防控中,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管理优势,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沉入网格,严防死守,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有力有效地应对了这场疫情。加强城乡网格化治理,必须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各种资源力量,通过资源整合,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做到定格、定人、定职、定流程管理,构建“多网合一、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一岗多责”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网格,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发现、坐等上门到走访巡查、静态数字到动态实情、专项行动到常态防控的转变,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作者:张兰青,江苏警官学院院长、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缪金祥,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学术交流部主任,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